考虑到场地问题,展柜也提供了局域单项连接智脑的功能,只要智脑连接上展柜的信号,就能看到展柜里面现有的所有资料。
当然了,这项技术也是有限制的,智脑不能离信号源超过千米,里面的资料只能看不能更改,评论什么的功能自然也没有。
丁伊过来的时候,亭子里外都已经围了好几圈人了,她只好找了个千米内的位置,点开智脑来看。
大约是受邀来参加研讨会的人事先都得到了消息,事先就有所准备的人不少,研讨会才刚开始,展柜上的文献就已经有了上千份,而且随着过来这边的人越多,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丁伊大致看了看,基本上文献放进展柜的时候,展柜里的系统就会给文献进行初步的分类,大致是按照文献出具年份来划分的。
这样的划分虽然也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是让查阅者方便了许多,大家都能按照各自的喜好或擅长的领域来挑选文献查看。
丁伊来看文献主要是为了来看看能不能淘到古地球上的文献,不过让她失望的是,这么多文献里却没有一份是古地球时期的文献,大多是星级大迁徙后的东西,更甚至百分之八十都是近代的文献,隔上千年以上的文献都很少,更别说古地球上的文献了。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纸质的东西最不容易保存,哪怕现在的科技水品那么发达,纸制品的保质期也不可能保存上万年之久。
另外,别说古地球时期的文献,就是那些相对现在来说稍微古老一点的文献要么是被各个收藏家严密收藏起来,要么就是进了联邦博物馆珍藏起来,世面上能流通的可能很小。
而且能拿文献来这里供人参研的人大多都只是些普通、或者顶多也只是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历史考古学者这类的,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机会很小,她要想在这里看古地球时期的文献,还不如去秋家的地下室看。
略微失望后,丁伊正准备转身走人,但在关闭智脑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一份很有意思的
文献。
这份文献是刚刚放进展柜的,展柜按照纸质年龄划分将这份文献划分到了近代时期。
这不是重要的,真正引起丁伊兴趣的是这份文献的内容。
这份文献的内容很古怪,古怪到刚传上去丁伊就听到那边有人不悦大喊道:“这是什么鬼画符!”
的确有些像鬼画符,但在丁伊看来却是一份惊喜,因为她见过这种文字——藏族文字!
前世有一段时间爷爷对藏传经书很感兴趣,特意研究过藏文,丁伊记得当时自己第一次见到藏文的时候还以为是音标符号,后来知道是藏族的文字后还诧异了好久。
因为这点,她对藏文印象还是很深的。
(未完待续。)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