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83章 丶冲你脸的北方军队

23天前 作者: 柠檬咘酸

但史书呈现的白马之战画面却截然不同,虽然关羽的部队确实遵循军师的计策奇袭成功,但颜良的反应是大不一样的。颜良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就组织了一支军队反扑,亲自冲上来和关羽对攻,刚的一批,当然颜良不太走运,就有了刺良于万众之中。即是说,比起刘备用计,让关羽趁其不备得手,真正的白马之战可能更简单一点,两拨人互相冲锋,关羽的骑兵更凶猛一点,就赢了,可以说战斗方式就是无脑刚,带领骑兵精锐冲地方武将的脸,刘毅看了看赵云,不知道赵云能不能做到那种程度,毕竟这身板差了那么点,

这种野蛮的对砍场面是三国时期战斗的常例,兴平元年,曹操去偷袭吕布一支驻扎在濮阳的部队,结果被吕布抓包。这一战中吕布本人也是身自搏战,俗称无脑上,亲自带头冲锋。战斗打到激烈的时刻,曹操也组织勇士冲锋,典韦带着数十人手持长矛、长戟抵挡吕布军,视弓弩为无物。接着典韦对左右说:“敌人离我们有十步距离的时候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左右士兵害怕了,高呼:“敌人来了!”,典韦“大呼而起”,用戟扔倒了数名敌军,击退了吕布。

北方边将的打仗方式就呼之欲出了,两方分别组织一批精锐冲击对手本阵,通过直接斩杀对方主帅来决定胜负。显然,这种战斗的胜利完全取决于哪一方的精锐骑兵战斗力更高,根本不需要什么精巧的计策,这也是刘毅安排持马槊的将士在前面的原因,需要他们打开一个缺口,冲进敌军的阵营,当然地方也会有主将的精锐拦截,这时候赵云的用途就体现出来了,又一次形成了精锐对精锐,主将刚主将的场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也并非说三国战争中就全无谋略,比如潼关之战,曹操跟吕布、刘备等人经常作战,知道直接跟马超对攻是没戏的,只能怂一点,不敢出门硬刚,再通过离间计使马超、韩遂之间反目,才击败西凉军平定了关中。曹操在历史上有“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也评价他“多谲”,这种评价背后的事实是十分无奈的,主要是曹操难以组织和刘备、吕布、马超等人同样水平的精锐部队,只好靠设伏、离间等方式避免主力对攻,走其偏锋取胜。

对于不熟悉北方战术的军队,剽悍的直接冲锋就更具威慑力了。比如逍遥津之役,张辽亲自率领八百名精锐冲进吴军本阵,让孙权吓得跑到了小山头上,张辽又在小山下高声叫骂,要孙权下来迎战,结果是孙权不敢下去。最后张辽又轻而易举冲破包围圈退走,这一战使吴人士气大落,吴军只得撤退。逍遥津的大胜,证明这种产生自胡汉交界地的战术在当时几乎是无敌的。

其实当时北方军队胡汉杂糅者甚多,《三国演义》虽然几乎没有记载,但事实上胡人雇佣兵也很常见。比如抢掠蔡文姬的南匈奴,这批匈奴人是跟鲜卑在河套与鲜卑竞争失败后南迁来的,居住在并州的汾水、涧水之间,单于本人住的更南,直接住在了司州,这些匈奴人居住的地域都是实打实的中原朝廷属地,甚至在天下大乱的时刻保护过亡命的汉献帝。

这帮匈奴人能做的事情当然不止抢夺人口,北方的军阀多有利用这批匈奴人做雇佣兵。官渡之战后,曹操和袁尚争夺北方,袁尚就命令并州的高干、郭援联合匈奴单于呼厨泉进攻平阳。曹操一方则联合马腾与之对抗,这也是马超的初阵,他在战役中被飞来的箭矢射中脚踝,草草包扎一番就继续作战,最终打退了袁军。平阳之战后,匈奴向曹操降服,到216年呼厨泉访问邺城,被曹操借口留在了邺城,他的部众则被分成五部管理,成了曹魏的编户齐民。

另一个为曹魏打工的蛮族则是乌丸,乌丸的首领蹋顿曾协助袁绍打败公孙瓒,后来又企图帮助袁尚复国,因此曹操不顾朝臣反对远征乌丸。蹋顿被打败后,乌丸的部众都被内迁,也成了编户齐民。这批被内迁的乌丸人成为曹军的重要战力,用三国志的说法,这批乌丸人是天下名骑。后来到曹丕当政的年代,时任雁门太守牵招就征用了五百多户乌丸人,让他们备好鞍马巡逻边境,侦查鲜卑人的动向,以此来抵挡轲比能的劫掠。可见到三国时期军阀们对胡人的直接利用也是非常频繁的,一部分是因为胡人的战马资源,前面也提到过,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兵力资源了。</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