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百五十二章 雁过拔毛

1个月前 作者: 未济本尊

杨涟看到送上来的卷宗,也是忍不住一阵阵头大。

商务部在江西景德镇收民窑瓷器,根据朱常洛的规定,是要当地地方进行采买,然后卖给商务部,然后再卖给海外商人的。

按照朱常洛的本意,就是钱能给当地带来一些效益,这么操作,就是利益均沾,皆大欢喜。

可在实际操作中,景德镇地方官员,也是见过世面的,感觉商务部虽然加了价,但大头还是让商务部给赚去了,地方这边,辛辛苦苦制作,采购,拿那么点钱有点不甘心。

于是,地方上就派人去跟商务部沟通,看看能不能提提价。

商务部的人也不含糊,直接拒绝了地方上的要求。

地方官员气不过,便想着自己能不能操作,多赚点。

结果,景德镇地方专门派人,去跟临港的海外商人接洽,直接给你个价格,足以让海外商人不顾商务部严令,偷偷交易。

但这事经不起查,马上便被商务部稽查人员发现,扣押货物不说,还对海外商人开出了巨额的罚单。

眼看着货物被扣,一点钱也没有了,地方官员也不愿意了,马上就采取了强硬措施。

首先,就是收紧民窑的外流。

所有进行交易的民窑瓷器,必须要有地方衙门开具的商引,才能够进入到流通环节。

其次,就是联合周边地区,沿途设卡,对所有进出该地的商贩,进行收费。

这一下子,就把商务部的货源给断了。

照理说,中原瓷器有的是产地,商务部换个地方采购就完了。

谁知道,商务部的人也咽不下这口气,就跟地方衙门,产生了冲突。

商务部也真牛,先是从地方衙门告状,一级一级往上找,很快,就到了京城这边。

最先受理诉状的,就是监察院。

监察院一看这诉状,不好摆弄啊。

因为到了京城这一级别,又是朝廷隶属的两个单位,只能是依律裁定。

可商务部和地方衙门,哪个有理?哪个是违反大明律令?这根本就没法判啊。

想来想去,监察院里的能人给头头出个主意,这事儿就类似于民事纠纷,人家两个部门的人,都没有违法是不是?官员也没有枉法,这根咱们监察院有什么关系?

监察院头头一听有理,马上连着卷宗带告状的人,一起打发到刑部去了。

刑部一看状纸,马上就知道监察院是怎么想的了。

好嘛,你监察院可真是会玩啊,没法断的案子,直接推给刑部了。什么民事纠纷,就是部门之间的矛盾,这事儿,刑部管不了,还是大理寺能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