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朕旨意,着兵部户部,接手建州三卫相关事宜。令辽东经略兼巡抚杨嗣昌,在大凌河以西,依托水路,创建卫所一处,邀请后金显贵,于此再建一处商贸往来集市。同时命令宁远守军,监督建造一条宁远直通大凌河卫所的官道。”
“臣,遵旨。”
朱常洛这么安排,表面上是跟皇太极有着同等大手笔的气魄。
但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皇太极让出建州三卫,并不是安着什么好心,就是要友好睦邻。
那地方,可以让出去,也可以通过马尔墩岭天险,直接下去,很轻松就拿回。
同样的,朱常洛看似要跟后金增加商贸,也是奔着友好和睦的目的,可你修建卫所能理解,修一条从宁远到大凌河卫所的官道是什么意思?
宁远那里,可是驻扎着苍鹰混成旅,其六百火枪列装的铁骑,接到消息,能飞快赶到大凌河卫所,你这要不是为了武力增援,都特么的见了鬼了。
朱常洛的意思,在场的人精儿都能理解。
大家非暴力接触呗,反正搞商贸我是占尽优势,想打,也不怕你。
最关键的是,朱常洛这么做,是迎合了朝中的一些大臣。
兵部接手建州三卫,户部接手建州三卫附近的商贸,都是政绩加上实惠的利好行为,谁敢反对,先别说朱常洛是什么反应了,兵部和户部就得先和反对者拼命。
至于大凌河卫所的修建,那就有点蚕食和折腾的味道了。
大明和后金不是友好往来么?那好,大明在大家都没有事实管辖的地方修建卫所,保护商贸据点,没毛病吧?
再修一条管道,那是为了保障卫所和商贸据点集市的物资供应,要是有谁感觉大明这么做心怀不轨,那好,谁来出钱搞这些事情?
没钱,就别瞎比比。老子出钱出人出力,听不得说三道四!
叶向高和邹元标领了旨,杨涟道:“陛下,要不要臣再次出使后金,跟他们通通气?”
朱常洛想了一下说道:“我大明做事,光明磊落,修建大凌河卫所,确实是需要跟后金说说。不过,这样的事情,直接交给杨嗣昌就行了。杨爱卿,朕还有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亲自坐镇。”
杨涟赶紧起身跪倒;“臣,恭迎圣训。”</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