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八十一章 各有角度

1个月前 作者: 未济本尊

类似的场景,朱常洛在历史上是见到过的。

后世的百日维新,就是面临这个处境。以全新的考试制度,代替旧有的科考,结果,引起了激烈的反弹。

朱常洛原想着缓和一下矛盾,再次通过圣旨解释,新的农工考核考试制度,并不影响原来的科举考试。

甚至,朱常洛召集了所有内阁外加除了科学部的其他六部,耐心解释自己的选拔人才机制,并不是把原有的人才机制摒弃了,而是扩大了招纳人才范围。

然并卵,圣旨白下了,解释,也是白解释。

朱常洛终于理解了一些开先河者的手腕,赵武灵王为了贯彻胡服骑射,杀了无数的顽固贵族。彼得大帝为了剃掉代表贵族的胡须,以及脱下象征身份的长袍,不惜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儿子。

叶向高敏锐注意到了朱常洛情绪的变化,一连好几天,就泡在朱常洛的身边。叶向高有他独到的政道嗅觉,更深知内阁首辅的进退帷幄,不能让皇上一意孤行,不能让大臣们随意胡来,就是他的权谋理念。

随着群臣越来越大的上折力度,朱常洛准备抡起廷杖,被叶向高死死劝谏住了。

“陛下,群臣反应,不都在您的意料之中么?反正事情已经做了,任由群臣去议论,陛下能达到目的,比什么都重要。结果为天下认可,群臣议论,自冰消瓦解。”

朱常洛忍了,他不是没有魄力,而是因为要给叶向高面子。

内阁首辅是皇帝控制朝堂的一只手,但这只手,可是有自己独立思维的。首辅心向皇帝,或是倾向于大臣,都是很正常的,朱常洛必须要拿捏好分寸,以使得叶向高能在战队的时候,站到自己这边来。

叶向高也确实回报了朱常洛,组织了六部九卿碰头,苦口婆心讲解朱常洛的想法。

这些实权派的大臣们,倒是没有当面说什么。

可是,国子监的生员却闹了起来。

这些被朝廷供养,作为国家人才储备库的人才,居然举行罢课。

更有甚者,三五一群,在京城闹市街区,义正言辞大讲特讲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士农工商,自古早有定论,农者辛劳,耕其田供养天下,尊其则可,然放之朝堂,何异于顽石窃玉位,何德以治天下。

能听懂这些的,都不是老百姓,而是京城中的读书人。

读书人或许多读了些书,但起哄架秧子的本质,跟寻常人没什么两样。

于是,谣言四起,对朝廷,实际上是朱常洛的主张批判声不绝于耳,甚至,都有了桀纣在世的偏激说法。

到了这一步,朱常洛没有了愤怒,只是很平静把魏忠贤找了过来。

“最近谣言很多,凡涉及此中者,全都抓起来。还有,国子监那帮儒生,想来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一定有人背后指使,揪出来。”

魏忠贤得到旨意,马上将能撒出来的锦衣卫悉数放出去,奔着宁错勿放的原则,一夜之间,就抓捕了八百余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