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的脑门上,汗珠子开始往下掉了,三司会审,看上去声势浩大,可审来审去,最后的结果,却是综合博弈的结果,万历朝的廷击案,不就是三司会审,最后不了了之么?
朱常洛知道,杨涟词穷了,哼了一声道:“杨涟,朕就算是心胸狭隘,也不会因为大臣说了实话而报复。今天打你,是给你提个醒,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卿性耿直,正气凛然,可付以朝中大事,然太过愚直,必为小人所乘,只怕未成事,便死不得所也!”
杨涟愕了一下,觉得朱常洛说得有道理,可还是有点不服:“陛下爱护之心,臣心感激涕零。然朝中大事小青,不该持正守中么?”
“持正守中?难道朕不想这样么?可是,前些日子,辽东紧急奏报讨论于朝堂,朕马上就更替熊廷弼,卿可知其中关键?”
杨涟想了一下道:“陛下曾言,辽东战事,熊廷弼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换人,或无不可。”
朱常洛苦笑道:“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熊廷弼有过,但还不至于替换。朕之所以换人,是因为朕知道,朝中不下十几人早有准备,他们身怀奏本,有弹劾熊廷弼的,弹劾王化贞的,还有弹劾举荐这两人的,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没解决,唯余一地鸡毛。”
杨涟有些吃惊,从内心里说,他对朱常洛辽东战事的决策,颇有微言。
可经过朱常洛推心置腹般坦诚内心,杨涟又觉得,朱常洛当时的选择,确有无奈之处。
朱常洛教训杨涟,确有给这个刺头拔拔刺的意思,眼看着杨涟态度松下,赶紧再加把劲儿。
“来,杨爱卿,看看,这几日朕都干了什么。”
说着,朱常洛命王安,把自己这些人鼓捣的枪炮草图,以及冒充理科生编撰的基础理科文案,拿出来给杨涟看。
这真的有点为难杨涟了,连朱常洛这个后世的博士生都对数理化头疼万分,更别提杨涟了。
看着杨涟如看天书一般翻看,朱常洛甚至得意,怎么说,在数理化上,我还能算个学渣,而你杨涟,连学渣都算不上!
“王安,宣工部员外郎徐光启面朕。”
朱常洛强军强国的思想理念,必然是科技基础,而科技基础,则是需要专业的人才。
有幸的是,万历年间进士出身的徐光启,是华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排名的伟大的科学家,绝对是朱常洛此时最急需的人才!</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