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118章 眼皮底下的漏

29天前 作者: 木积木积木

彝(音姨)德斋古董架子上摆着不少铜器,有青铜的、红铜的、也有黄铜的,器形有钟、有鼎、还有各式造像、铜印等等。

韩芊芊拿起一个铜质烛台,问吴学道怎么样。

烛台包浆厚重,色泽黑沉,看着的确是件好东西。

但在手里掂量一下,吴学道就放下了,摇摇头低声说:“太轻了,质量不行,品质不高。”

对于铜质器物,除秦代及其以前的青铜器,都是越重越好。

越重,证明铜熔炼的次数越多,这样的铜质量就越好。

不仅细腻压手,而且厚重感十足,光泽暗蕴,很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另外,铜精炼的次数越多,越有可能来自皇宫大内,选质量重的大抵不会有错。

当然,更重要的是鉴定水平得跟得上。

刚才这只烛台虽然包浆厚了点,但质量不好,加之没有什么特征性的花纹,比如龙、凤之类的,价值不会高,几万就到头了。

韩芊芊又拿起一只铜印,这回没问吴学道,也学着掂了一下,又看了眼底部印文就把东西放下了。

吴学道扫了一圈。

这家店真品很多,但一问价,不由有些失望。

价儿要的奇高,根本没漏可捡。

就在他要拉韩芊芊出门的时候,店中央木架子上的一只铜炉引起了他的注意。

刚才四下看去,竟然把最显眼位置的这只铜炉漏了过去。

此时一看,不由暗暗心惊。

铜炉蚰龙耳,三锥形短足,藏经色外皮,细腻亲肤,沉实压手,扣之响如钟罄。

翻过来一看,没有任何款识。

但吴学道心下已经有了判断,用宝光看过后,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这是一尊保存完好的明宣德本朝铜炉,也就是世人久寻而不可得的大名鼎鼎的宣德炉。

“你看上这个了?”韩芊芊好奇的问。

吴学道点头,接着冲老板喊道:“这个铜炉什么价?”

放置铜炉的木架子上贴着标签“镇店之宝”,明显价格不会低了。

果然,只听老板说:“一千万,少一分不卖。”

“老板,这铜炉有什么特别的么?卖这么贵?”吴学道问。

他把问题抛给店老板,看看对方能说出什么。

准备找对方话里的破绽,借机压价。

老板不知应付过多少想买这只铜炉的人,当下脸不红心不跳的走上前,说:

“这只铜炉直径十五公分,是摆在厅堂中的大器,这是其一。

其二,铜炉重八斤,比同等器形重四斤左右,红铜肯定经过多次精炼。

其三,综合以上两点,虽然这只铜炉没有款识,但它是宣德炉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品相完好这些,自不必多说。

所以,价格要贵一些。”

吴学道蹙眉问:“宣德炉?不说宣德炉都被崇祯皇帝炼铜铸币了么?”

老板还是第一回碰到有人说起这个,但这些问题,收购铜炉时,自己研究过,点头道: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是把内府的铜炉熔了铸造钱币,大臣或大藏家手里肯定还有留存,不可能把铜炉全熔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