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六章 椎旁神经阻滞术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

19天前 作者: 左岸空眠

“你要给爷爷打硬膜外麻醉?”柳絮惊得睁大眼睛。

她带着口罩,林小北也能想象到那里面一定是藏着一张开得合不拢的嘴。

胸科手术给患者打椎管内麻醉?这要是传出去,林主任又要对他上纲上线进行严厉批评教育了。

柳絮是替林小北担心。

“你看着就行。”无须多解释,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林老师!”柳絮欲言又止,但还是很听话的帮助林小北把老爷爷摆成标准的侧卧位,脊背像弯弓一样凸显出来。

她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定位。

想起昨晚轻轻一按就把模特标本的脊背给弄骨折,虽然有些夸张,但林小北事后仍心有余悸。

系统的要求严格是合理的,临床上是容不得一点马虎。

林小北仔细小心又轻柔地触摸老爷爷脊柱,枯树皮般的皮肤手感实在有些令人头皮发麻。

他耐着性子先从髂前上棘连线往上数,在T3-4处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然后从上面以第7颈椎棘突为标志,往下定位。

OK,两种方法的结果完美的重合,表明定位准确无误。

消毒,铺巾,吸取局麻药。

当林小北把细细的腰穿针扎入已经定位好的T3-4上方2.5cm处时,柳絮再一次不可思议的睁大眼睛。

通常老人黄韧带增厚钙化,穿刺针不容易突破抵达硬膜外腔隙,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会另辟蹊径,从棘突中线旁开选择穿刺点进入,专业术语叫“侧入法”。

但是几乎所有的麻醉医生都会选择从棘突下方2-3cm处选点进针,没有听说更没有见过谁会从上方入手。

因为从下往上容易调整进针的角度和方位。

如果你不明白的的话可以想象一下,正常人的手臂是向上弯曲的,除非疾病影响,没有谁会反向扭曲。

“我打的不是椎管内麻醉,是一种新技术,叫椎旁神经阻滞。”林小北平静地说,消除柳絮的顾虑。

刺皮,皮下筋膜,肌肉,横突,倾斜针尖继续滑动,伴随着一阵熟悉的落空感,针尾连接的注射器里的水珠像被海绵吸取一般消失。

顺利地进入椎间隙!

虽然在密室里,林小北的操作生疏得像一窍不通的小白,可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依旧是潇洒自如的操作流大神。

就像QH,BD的学渣,放到某某技校里依旧是超级学霸一样。

注射完局麻药后,林小北往下依葫芦画瓢对T6-7椎间隙也同样进行了椎旁阻滞。

然后又给老爷子实施肋间神经阻滞术。

“ok,可以平卧了。”

柳絮深吸一口气,仍不自信地问:“林老师,这样就行了?”

这可是胸科腔镜手术,手术医生对肌松的要求很高。

这点局麻药止痛还可以,真要凭此完成手术,令人难以置信。

“不,我还要给老爷爷插个喉罩,给点FTN(静脉镇痛药)与充分镇静,保留自主呼吸。”林小北小声对她说。

喉罩是一种心形的通气工具,不需要进入气管,插在病人嘴里就可以。与气管导管相比,它对气道的刺激更小,而且能够避免损伤咽喉及气管粘膜。

插喉罩的操作依旧是让柳絮来完成,然后开通QFM(一种吸入性麻醉药)。

“余主任,你们可以开始了。”林小北指挥道。

胸科医生对于林小北所做的一切并不知情。

这不要紧,林小北关注的是他的靶点阻滞效果。

在丘卡(腔镜穿刺器)刺破胸壁的时候老爷爷浑然不动,监护仪显示他的心率没有明显波动。

这说明阻滞效果非常好。

在即将进入胸腔的时候,余振东主任在台上提醒道:“林医生,我们要求病人术中单肺通气。”

所谓单肺通气就是只给健康肺通气,而病肺不通气。病侧肺因为没有通气而处于塌陷萎缩状态,利于术中操作。

双腔管气管导管在不同位置有两个开口,分别对应左肺和右肺。根据术中需要,分别利用气管钳夹堵住左肺和右肺实现单肺通气。

可是林小北给病人插的是喉罩,还保留了自主呼吸,实施单肺通气是不可能的了。

“余主任,这个老爷爷情况非常特殊,我没有插双腔管。”

余振东惊道:“你没有插双腔管?”

他的助手王鹏也是一脸愕然地忘着林小北。

胸腔镜手术需要病侧肺完全塌陷,林小北也算是老资历医生了,不可能连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吧?

“是的。余主任,这老爷爷病侧肺已经大部分塌陷不张,而且仅仅只需要行部分肺叶切除,我认为你可以用肺叶钳压迫一下就可以满足手术要求。你试试看,如果实在不行我再重新插双腔管。”林小北不卑不吭地说。

余振东将信将疑,待光导进入胸腔,从电视里导出来的录像看,果真如林小北所言,病肺不需要行单肺通气已经塌陷得差不多,虽然随着呼吸运动会移动,但影响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