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是一个有财产的人。
尽管她不是什么大老板大商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已经快九十岁的小老太太,然而,要比起同龄人和那些与她有着一样境遇的老人家来说,她是富有的,况且,她的富有不只是财产,还有她的无人可比拟的自信,而她的这份自信已然超过了那些身价百万上千万的人。那么,她的自信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因为“富有”吗?似乎也不是。不过,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小老太太来说,除了岁月的积累和人生的阅历,还有什么能让她那么的自信和超然呢!
王老太太原本是林业职工的家属,在林场居住时,夫妻俩就特别的能干,尤其是王老太太年轻时,比一些大老爷们都能干,那时,人们就传言她家有钱,而且,还传言说她特别的“抠”,过日子特别仔细,后来老伴死了,王老太太年龄也大了,就进了城,在一个小县城里买了一个平房,两室一厅吧。其实平房也不管什么几室几厅,大就行。
王老太太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在城里有楼房,只小儿子在林场,而那个在林场的小儿子也不在王老太太身边,是在别的林场,所以王老太太最终也得在城里安居下来。
王老太太的平房前面有一个棚子,粉刷一下也能住人,因而,等王老太太的平房搬迁时,就得到了两套楼房,所以王老太太摇身一变成了有两套楼房的富有的老太太了。
王老太太是个有主意,有主见的人,而且她的头脑特别灵活,因为她不识字,所以她的主意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也不是谁教的,就是她自己的主意,而且主意还蛮正的,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有老主腰子。
王老太太最大的伤痛就是,她老头死的时候,对她说,把家里那些钱分了吧,给孩子们,有合适的,你再走一家。老太太说,不分,你放心,我不会走的……她说这话时,已然是嗓音哽咽,泪眼盈盈了。
王老太太说,搬迁换了两个楼,分别给了两个儿子,签字时,她领着两个儿子去签的字,女儿们都不知道。面积大的给了小儿子,因为小儿子在城里没有楼,面积小的给了大儿子,大儿媳妇不乐意,说,不公平,王老太太说:“我给你补钱。”
王老太太很牛吧!像她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家,而且还是一个守了那么多年寡的极普通的小老太太,能这样大气地说出这番话来,为数不多吧!而且她在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得意和自信。
听者问,你家姑娘们呢?她们不争吗?
王老太太依然自信的,还有些幸灾乐祸地说:“姑娘没有份——儿子的江山,姑娘的饭店!”
听者问,那姑娘们都愿意吗?
王老太太说:“不愿意,不愿意也干瞅着……”她说这话时,脸上不免漏出了胜利的表情。
听者无语了,不免有些佩服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说,大姑娘有意见,不愿意,二姑娘的嘴也不老实,整天巴巴,只有三姑娘默不作声!
王老太太信守住了对死去的老伴的承诺,好好守护着她跟老伴挣了一辈子的财产,不舍的吃不舍的喝,最后,把牢牢守住的财产从自己手里亲自交到了儿子们的手里——
王老太太兑现了承诺,守寡守了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不太清楚她老头什么时候死的,只知道有几十年了),至今为止,老太太还是一个人生活,她的身体还健健康康——
“如今,就等着死了!”老太太总爱这么说,“年年盼死也不死!”她悠悠地意味深长的神态和语气,仿佛什么都准备好了,她在这个世上已然没有了牵挂和留恋,只等着那一天的到来了。
听者说,好悬呢,好死不如赖活着!
王老太太说:“活着干啥?人都烦了!大姑娘说,‘好死了,还不死?’”她慢条斯理地说着,浑浊的眼睛里流下泪水。
听者好诧异,说,你家大姑娘说的!
王老太太说:“大姑娘说的。”
那你说什么?给她一撇子,怎么能这样说话!或许是闹着玩吧!你不用生气,自己的孩子——听者劝着她。
“我说,”王老太抹了一把泪,依然慢条斯理地说,“是好死了!那不死咋整!”她那镶着假牙的嘴微微颤抖着。
听者无语了,不知道用怎样的话安慰她。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