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十七篇 过年的感觉哪去了

29天前 作者: 粉色水滴

因为贫穷没有吃穿,更不要说什么“年货”了,有些人家甚至是越到年根越是债主上们,就像戏剧中的杨白劳一样,想一想都觉得可怕——我很庆幸自己生在新社会,而不是生在那个年代!

“过年”,不仅意味着之前活过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又多了一份责任和难以承诺的担当。面对鞭炮齐鸣欢天喜地的情景,只有无尽的感慨和满眼绚烂之后的烟雾。

小的时候过年多好啊!有满满的期盼,有无限的快乐,和不尽的神秘——

那时的过年,从一进腊月,就开始有了盼望和神秘感,其实不到腊月,从冬月末,母亲就开始严厉地告诫我们:“快进腊月了,谁也不能胡说八道,‘进了腊月门,草根都是神’!”

进了腊月门,也就预示着快过年了,进了腊月门,就意味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言语行为都要有约束、谨慎,有节制了,不能想说什么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因为,进了腊月门,哪儿哪儿都有了灵气,就连引火的草根都成神了,如果,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定被蹲在哪个旮旯里的神灵听到了,这一年可就倒霉了。

不知道母亲是听谁说的,但是肯定不是自己杜撰的,好像曾经问过母亲,那么多怪怪的讲究哪儿来的,母亲似乎说是大人都这么说。

小时,越是到过年,母亲的讲究和说道越多。

从年三十的早上开始,吃完上午的饺子,母亲就开始指导孩子们贴对子,之后收拾屋子里所有的头天晚上还在用的东西,如剪子尺子之类的,母亲说,过年了,这些东西也该休息了,并且在这些东西上缠上布条,说,明年剪子尺子会有很多布吃。

特别是到了三十晚上,比如,吃完年夜饺子后,要在空盘空碗里放一个饺子,预示着有余,年年有余。不可以大声说话,要板板正正地坐着或站着,不能依墙,任何东西都不可以依靠。而且从此时此刻起,不能往外倒垃圾泼脏水……很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不知道大声说话拍吓着谁,不过,不能依靠墙或任何东西,我倒知道,原因是如果大年三十依靠了什么,来年一年里都会生病——

虽说那样的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些太拘束太诡秘了,但是,却也有很多的神秘和好奇,给过年平添了一种“年”的色彩和韵味,使孩子对“年”有了一种敬畏。

也许,这就是"习俗"吧。是我们家的习俗。

如今过年,母亲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该准备的也不怎么准备了,什么都那么方便现成,何必去多劳地去忙碌呢!

所以,虽说是快过年了,但和平日里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不是商场超市大街小巷热热闹闹,或许还就忘了,快过年了!

那种对于“过年”的感觉,也许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地淡了,甚至没了!

而母亲过年的那些讲究,如今也没有了,因而近几年一到过年小弟就问母亲,你那么多的说道,怎么不说了!

是呀,如今过年母亲也不再有她那些的讲究和说道了,也许是流逝的岁月把母亲的那些讲究带走了,亦或是母亲知道孩子们都大了,无需再一年一年地重复着说了几百遍甚至上千遍的话了。

总之,如今的“过年”和平日里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没有了对过年的期盼,没有了对过年的快乐,没有了对“年”的那种新奇和神秘,更没有了母亲每到过年时那种严厉的尊尊告诫——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过年的感觉哪儿去了?!

二零一五年二月六日</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