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陈宪完全可以将从汽车工具箱里带回来的螺母二次加工成板牙,将螺栓加工成丝锥。
这其实很简单,在螺母内表面和螺栓外表面修锉一些退料用的凹槽,在经过渗碳淬火处理,加强硬度,最后再给修磨过的螺母螺栓装上扳手,就是一副简陋的板牙和丝锥。
但这种方法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丝锥和板牙本身就是消耗品,他带来的螺栓螺母很快就会用完,因为磨损,丝锥和板牙加工的螺纹总会比他们的母机要浅一些,几代下来,陈宪就没有可以使用的板牙和丝锥了。
陈宪需要一种能够从零加工螺丝的工具。
现代加工螺丝第二个方法是专业批量生产螺丝的搓丝机,这就更不靠谱了,搓丝机这种东西,陈宪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见过,更不知道工作原理,更不要说是用宋朝的工艺去复制了。
第三种方法就是车床,如果要有一台车床,陈宪不但能用它来生产螺栓,螺母,甚至可以用它来生产丝锥和板牙,再用简单的丝锥和板牙来生产螺丝,但你首先要一台车床……
是的,问题转了一圈,又来到了车床上……
最终,陈宪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条改进扎甲的思路,因为就算顺着这条思路他能走通,也绝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而给手下的少年们装备盔甲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怎么办?
陈宪只能转换思路,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陈宪将目标锁定了盛行于明清之际的一种盔甲,“布面甲”。
布面甲是棉甲的前身,其表面为厚实的布料,内里在要害部位装有铁甲片。
布面甲的内衬铁片远比扎甲铁片大的多,采用铜钉铆在布面上,制作起来远比扎甲容易,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盔甲。
明末,满人在普通布面甲的基础上,在布面内填充经过浇水捶打的棉片,既提高了盔甲的防御力,又能保暖,就成了所谓的棉甲。
既然改进扎甲工艺遥遥无期,这种工艺简单,生产容易的布面甲就成了比较好的过度选择。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陈宪就亲自设计了一套简单的布面甲。
对于靠复原古代盔甲赚钱的陈宪来说,设计一套结构简单,穿戴方便,防御效率不低的布面甲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设计的这套布面甲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身的宽松马褂,马褂外表看上去就像是一件十分宽松的厚麻布衣服,在衣服内侧用铜钉铆接着一些大甲片。
为了保护手臂,陈宪还在这件马褂的双臂上设计了一些由龙虾状的半圆铁片,压叠铆接在布面甲袖子的外侧形成的护臂甲,用来保护双臂。
在马褂袖子的最前面,穿戴者手背的位置,还伸出去一个狗舌头一样的东西,在这个狗舌头的内部不但藏着一些小小的甲片,下面还有一些绑绳,穿戴者可以用绑绳将狗舌头固定在手背上,用来保护双手。
第二部分是下身的护裙,护裙分为三片,左右护腿,前面护裆,护裙一直垂到膝盖下面。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