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感情上说不过去,岳云和岳雷居然更想带上这些人,总算他们这支“渭河先遣大军”的旗子底下也可以有上千的人马了。
康王看着信哈哈大笑,对众人道,“你们说夏国又减了负担,又顺应了民意,还与我们结了好,李乾顺能不同意么?”
吴芍药说,“就是不知道他给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赵构说,“能换马匹的人总不会是动不了的,只要能拿的动刀枪、能走的了路我们便要,立刻给余丽燕复信,没问题!”
只要康王点头,实在上不了阵的人,余丽燕也得收下来,真跑不动的也可以将他们留在曲正甫的牧队里。
到最后,能跟着渭河大军行动的,大概能有一千五百人,如果康王能再给兴庆城多加一万石粮食,李乾顺答应给这些人装备好马匹、甲械。
赵构对吴芍药说,“复信吧,这件事万万不能算细帐,也不能拖,以防李乾顺反悔,它开启的是宋夏之间的合作,我们付出的是粮食,收获的是大势和人心,若拒绝了这件事,首先余丽燕便要失望了。”
康王的帐算的已经够细致了,李乾顺是个从不吃亏的人,很显然,如果再有一万石秋粮送过去,对夏国又是一大利好,但康王又何曾吃亏了?
两个明白人做事,没必要藏着掖着。
吴娘子暗想,九哥先将余丽燕纳入府中,选择上看似无意,是不是也有收拢余辽旧部的味道呢,辽国公耶律啊国此时也被康王救到了临安,辽国旧民是心向着金国,还是心朝着宋国呢。
但我也不差过余丽燕,一次姐妹结拜便给九哥拉住两位大帅的家里人,认了一门亲又拉住一位大帅,这个帐我早就算了,若放在以前也不能说没必要,如今皇室的人都从韩州救回来,再不替九哥算这个帐可不行了。
尹待檄认为,燕妃对于金军破灭她母国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以前她还亲自上过阵,心情可以想象啊。
他就是有些不确定,张德远拉着南岳大军正在三原同金国四太子对垒,燕妃会不会一拉足了人便去参战?
更别说还带着两员初出茅庐的小将。
赵构立刻给燕妃复信,同意她信中提到的这些主张,并且答应她增筹一万两千石粮食,比李乾顺希望的数目还要多出两千石来,即刻由汉中往兴庆城启运。
此事还有一个更大的利处,尹先生说,“大战在即,夏国是金宋都想拉住的那一方,我们先迈出了这一步,便阻塞了金夏联络的可能,对我们岂不是一大利处?”
康王说,“这是取大势,在细帐上吃些亏也是可以的。”
刘平叔和岳飞也持这样的观点,由康王侧妃出面促成的、彼此利益互惠的合作并非泛泛的沟通,注定更令李乾顺放心。
因为要立刻操办民间佩剑之事,北岳大帅刘平叔适时提议,尹先生似不应再负责二次筹粮,王刺史足堪此任。
赵构再次暗暗观察了,王彦和岳飞到了一处,彼此间都很客气,不像有旧怨的样子,王彦更是欣然受命,对刘大帅的提议心存感激。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