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边最靠里的那条六七步宽的巷子走进去,一直走到最里边,巷南有个破败的院子。
张宪领着四个人在巷口等候,朱凤英和赵楷急匆匆到了巷子里,院子没有大门,两人直接就走到了茅屋门外。
从宋军午时过了临津倚,未时入的村,又足足在村中耽搁了一个多时辰,此时已是申时了,茅屋里很不亮堂。
朱凤英进了屋,伸手去拉炕上躺着的那个女子,她身上盖着一条薄被,露着青筋的腕子很细,身边睡着个三岁的女婴。
朱凤英问,“阁分①,你还能走么?”
被问者二十五六岁,有气无力的道,“凤英,我要往哪里走呀。”
赵楷道,“我爹爹、大哥和全村的人都要去淮河了。”
朱凤英说,“你还能动么?”
女子道,“我动不了了!就让我死在这里吧。”
朱凤英道,“但你还有孩子呀,我们都走了,整座村子可就剩你们母子了,你不害怕?你看马上天都黑了!”
女子缓缓的说,快死的人还有什么可怕……难道到了淮河我就不会死了?
赵楷知道时间紧迫,在旁边急匆匆的说,“到了淮河就不必死,因为领着人来这里救我们的是赵九哥!”
朱凤英闻言大吃一惊,消息是到了此时才从赵楷嘴里听到的。
她无暇多问,拉着王阁分的手有些激动的道,“你听到了吗,快随我们走吧。”
女子说,“原来是九大王来了……我说刚才街上怎么那么乱纷纷的……我就更不能拖累你们了,但这里还是狼窝呢,你们两个快走吧,快走,不必管我……凤英……我和你的未尽缘份还有来世可待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赵楷急得直搓脚,但他不好上手,这个王阁分是父亲的婕妤,辈份比他长。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他们从汴梁北行时,这些贵人,才人,美人,婕妤们人数众多行动迟缓,经过青城、刘家寺两座金军大寨时,多数人都滞留了下来。
直到她们第五批才被押解到燕京时,人已减了大半。
到了燕京,金人只将五人还给了太上,包括两个王婕妤和周、狄、邵三个才人,而这个王阁分便是年长的那个婕妤,村中人管另一个叫小王婕妤。
五人之中只有这位大王婕妤靖康三年正月在上京生了个女婴。
太上对大王婕妤母子一直都是不闻不问,迁到韩州来以后,一直都是朱凤英在偷偷的照顾她。
朱凤英催促道,“阁分,你一向都是很坚强的,我们能一同走的!”
谁知不听这个还好,王婕妤一听这个,竟然要来扒脱朱凤英握着她的手,显然是不想走。
此时,屋外腾腾腾大步走来大将张宪,他站在门边道,“三殿下,王妃,我们耽搁太久了!”
他看了看屋中几人,大步上前,单膝跪着炕、探着身伸两手托起大王婕妤,对三人道,“陛下有命,一个人不许丢,末将得罪了!”
说着已抱着人大步出去。
赵楷连忙小心抱起熟睡的孩子,和朱凤英追了出去,她在赵楷后边对他道,“已经好久没听人叫我王妃了!”
赵楷道,“这要托九哥的福,我们总算可以离开这鬼地方。”……</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