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老白的爹,同样也是天花,也死了。
不过老白虽然没成为读书人,两年多的学习也算是识了字,又学了些算学,虽然歪诗是一首也做不出来,算账倒是不用再找笔帖式或者代写书信的先生帮忙了。
加上老白脑子确实灵光,学习虽然很是怠惰,干活挣钱却很是勤勉,尤其是伺候牲口很有一手,从给驴子修蹄子,到给耕牛看囊肿,虽然没有人教,只是靠着去庙会和骡马市琢磨就学了一手能耐,是个远近闻名的兽医。
所以他娘老子死的时候,虽然家里的田土没有增加几亩,倒是多了个油坊,还多了许多牲口。
老白他娘死的时候,已经准备帮他张罗一房媳妇,只不过还没定亲,老娘就积劳成疾,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好在媳妇还是过了门,也是极为能干的性子,老白又请了个长工,家里日子倒是比老娘在世的时候过得还要好了些。
然后越王李贞造反了,龙王庙,刚好就在通往神都的必经之路上。
兵荒马乱的,家里的牲口尽数被叛军掳掠了去,两口子虽然捞了一条命,只不过在地窨子里面躲得有些久,本来有了身孕的媳妇小产了不说,还落下了病根,找县城里的先生看过,只说怕是很难怀上了。
牲口没了,地还在,那时候老白还不是老白,想着还早,也并没把这些当回事。每日还是乐呵呵地种地,买牲口,给牲口看病。
几年下来,家里的地又多了几亩,牲口又填满了羊圈和牛棚,除了逢年过节能宰一头年猪,家里日常也能吃上个鸡子儿改善改善伙食了。
前两年山东大旱,流民纷纷往京畿道来逃荒。媳妇自从不能生育之后,便信了和尚教,平时见不得别人受苦,所以家里收留了一家四口从曹州逃难来的黄姓流民。
流民的老两口饿得太久,没熬得过,就这样死了,剩下一男一女两兄妹,一个留下给老白半当长工半当徒弟的扛活,一个跟着媳妇半当丫鬟半在油坊里帮忙。
过了两年,黄丫头长开了,媳妇就想着替自家男人做个主,不至于让自己当家的绝了后。
老白虽然还是乐呵呵老好人的模样,不过小舅子兼长工觉着,自家东家干活越发地不要命了,也终于开始正儿八经地教自己些真本事了。
老天就这样,杀人放火金腰带,造桥修路无尸骸。
刚刚请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吃了顿好的,新媳妇红盖头还没来得及摘下来,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龙王铺名字虽然带着龙王,也没能在龙王手底下捞得点优待,地里面刚发芽的苗不用说,就连许多人家的窝棚也被这连天的大雨给浇得稀烂。
逃难的越来越多了,龙王铺本来是十里八乡最大的庄子,地主都有好几家,甚至还有一间贩售些针头线脑的杂货铺子,就在洪水冲来的那一刻,便只剩下了几家地主家的宅子,还算勉强的有些人迹。
故土难离啊,但凡有一丝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前往那未知之地逃难呢。
老白本来以为,家里有存粮,有牲口,等洪水下去,自己又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
直到打北边逃难的流民来的那一天。
老白发现,原来人饿急了,牛皮都能生生地撕下来吞进腹中去的。家里的牲口在顷刻间,连骨头都被敲碎了被饿疯了的饥民给吞下去了。
老白只能逃难了,流民之害,远大于乱军。
往南,南边有吃的。
听着不知从哪里传来的谣言,老白仔细地藏好了家里的地契,有些茫然地随着汹涌的人潮,加入了逃荒的流民队伍。
媳妇没抗住,还没过淮河,死了。
小媳妇,也没抗住,刚过了淮河,也死了。
“别怕啊,只要有一口气,你就还是我小舅子。你知道咱的本事,等咱们到了江南,不出十年,我还是地主。”
老白安慰着在一旁有些瑟瑟发抖的小舅子,不知道是不是饿得有些久了,本来很是精壮的小舅子瘦得跟芦柴棒一样,虽然已经是六月,却一直在打着摆子。
路边一个倒卧,只不过刚倒在地上,也不知道到底死没死,一群人就已经扑了上去,如同野兽一般。
老白觉着小舅子的眼光不对劲了。
“不能吃,那可不能吃,死了也不能吃。”
几个人影争抢了起来,一溜很是粘稠的血水溅到了小舅子的嘴里,小舅子咂了咂嘴,眼神中流转过一阵血色,呜咽着往那倒卧的地方摸了过去。
老白长叹一声,紧了紧腰间的麻绳,继续往南随着麻木的人群走去。
出太阳了。
又不知道走了多久,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传来,老白认得字,依稀看到前面有个牌子,上面写着“扬州流民安置处”。
这里都是些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罗的农民,这牌子写给谁看呢。
这是老白在昏过去之前,最后的念头。</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