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对渔村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船坞的建设,为了这个项目投入是相当巨大。
未来几年内的船业发展全都要看这些船坞所以一点马虎不得,于是碰头会结束之后李德就没有在司徒恩这边的驻地逗留直接去了渔村,现在是渔城。
郑德荣得知李德来了很快带人迎接,李德可不想暴露他的行踪所以司徒恩派人通知的时候都是说明了情况。
郑德荣心中很急切想要接待这位大都督,但是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非常低调的亲自迎接。
李德带着的人的落脚点是一个客栈,郑德荣名下产业现在用来接待。
渔村的变化真的是非常的大,李德是没有来过的但是他看到的郑街道与商铺,还有客栈都是三层楼阁式的建筑繁华程度与幽州都有差不多。
“这里发展的很好啊。”
不得不说强大的资本介入就是能够有一个翻天的变化。
郑德荣是渔村变化的见证者,谁能够抢到现在的渔城变化会如此大,跟长安,幽州的城建都不遑多让。
“全是大都督船坞项目的带动,将商人引到这里投资,现在已经建好的这些只是总体规划的一小部分,再过两年规模将扩大五倍。”
郑德荣谈起当地的发展也是与有荣光,毕竟他的投资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李德脸色平静,心里却并不平静,城市建设需要多大的投资他是非常清楚的,短短时间内能够将一个小渔村发展成这种规模真的很不容易。
毕竟不死所有的建筑规模都能够跟幽州想必的,那个时候纯粹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渔村的投资建设能够发展到这样甚至还说会有五倍的规模这需要投入多少钱。
要是让幽州全力的支持恐怕也要慎重一番,然而这边的项目是依靠幽州的可是城市建设并没有考虑在内。
李德不得不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郑德荣说起渔村的事情可是一点都没有保留,能够有这样的规模的原因李德也搞明白了。
投资全都是来自与幽州的商人,一个人的财力有限几个人的也不会多到哪里但是同时聚集几十个富商富豪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现在渔城这边居住的工匠就有十万人,渔城的人口全都是来自附近各个的村子。”
“很多人都在海港码头做工,闲暇时会出海打渔,渔城外的海产加工工坊目前是渔城支柱产业税收占了渔城的十分之一。”
就是因为渔城提供工作的机会,才将附近的人全都吸引过来实际上突然爆发的人口增长是没有的,全都是因为聚集在一起才有如此规模。
李德了解后得知当初船坞项目招商之后,来自幽州的商人们非常看好当地的发展,那个时候正是李密建设瓦岗时期,受到了启发后便开始实施行动。
结果几十名商人共同努力下成就了渔城的发展。</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