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八百七十五章 亭林先生

1个月前 作者: 天漄行知

寝署三年外,祠郎初报闻。臣心似江水,长绕孝陵云。

南京——大明龙兴之地、神烈山和孝陵——大明龙脉之锁,他们此时重回到了大明的怀抱,在这个属于朱四——大明永历皇帝的时代。也许收复南京的战略意义略小于收复北京,但是收复南京的精神意义却要远远大于夺回燕京城。在没有祭拜孝陵以前朱四是不准备还都南京的,大明的龙兴之地、大明的龙脉和祖宗远比一座都城重要的太多太多。

朱四要祭祀先祖,祭拜孝陵,其实也不仅仅是对大明百姓的一次精神感召,那更是对大明的这些后世子孙的一次灵魂上的洗礼和责任上的担当。

祭祀仪式,仅仅筹备的时间便用了很久,而在这期间朱四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在这个山崩地裂,国厦倾覆的时期里,有很多大明的忠臣义士虽然没有复兴灭国、匡扶天下的能力,却依然抱有着存续绝学、心系汉室、穷身自守的一副铮铮铁骨。这便是后世所谓的大明遗民,洪承畯、傅山便是此类人,而其中最具着名的便是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了。

而像这样的一些铮骨中,便有一些人早在朱四祭拜孝陵之前的许多年中,便都纷纷来到此地,寄托哀思,跪伏于太祖的陵前,痛哭着家国的危难、唏嘘怀念着高皇帝的文治武功。这其中就有一个人、明末三大儒之一,那位手不释卷的亭林先生顾炎武。

自打甲申崇祯帝殉国以后,一些着名的复社成员因为已经无力回天,所以他们为了自身的气节而遁迹于山林,比如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削发为僧、隐居不出。顾炎武、黄宗羲等为了总结明亡的教训,专心着述,其中顾炎武还历经了在南明弘光朝为官兵部、为南朝撰写《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着名的《乙酉四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