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简单的考试,也能选拔人才。”
“这次的试题虽然简单,有本事的人才,却仍脱颖而出。”
“像是来自宋国的闻焕章,不但参加了四科,而且都能上榜。这样的人放眼整个天下,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定要重视此人,把他留在燕京!”
看着考试结果,朱武在四个榜单上都看到了闻焕章的名字,满意地向耶律大石等人道。
有闻焕章这样四科皆过的人才在,即使这次的试题简单得让人嘲笑,选拔出的人才,也不会被人认为一无是处了。
尤其是闻焕章出身宋国,却远来燕京参加考试。这件事传回宋国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读书人对朱武感到好奇,对于效忠朱武,也不会那么排斥。
可以说,无论闻焕章的目的如何,他参加考试这一点,都让朱武在宋国读书人心中的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朱武也打算将闻焕章立为榜样,吸引更多的读书人。
“这样说来,闻焕章的第一名,是不是可以定了?”
“要不要调整他的名次,列为四科第一?”
没有对闻焕章的宋国人身份感到不满,耶律大石同样有抬高闻焕章宣扬这次考试的想法,打算将闻焕章列为四科第一,宣扬这次考试。
朱武听闻此言,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却是摇了摇头,说道:
“四科都是第一,显得太不真实。”
“把他都列到榜上,按原有名次即可!”
说着,朱武又向耶律大石道:
“除了闻焕章之外,还有谁名列四科,或者三科、两科?”
耶律大石说道:
“名列四科的学子,只有闻焕章一人。”
“名列三科者,有七个人之多。”
“名列两科者,足有六十三人。”
“其余诸位学子,都只名列一科。”
微微点了点头,朱武满意地道:
“每科录取百人,去除名列多榜者,实际有三百二十人上榜。”
“以三千人的考生来算,录取率超过十分之一了。”
“这样一个录取率,参加考试的学子,应该不会有不满。”
“一定要注意考生动向,不要让他们闹出风波!”
耶律大石闻言应命,又向朱武问道:
“复试按科排名,面试要如何排?”
“还有通过面试的,要不要称为进士?”
对此早有打算,朱武向耶律大石道:
“我们还没有正式造反,就不要把上榜学子称为进士了。”
“这次通过文试的,就称之为文士。通过武试的,就称之为武试。”
“文士和武士的等级在男爵之下,地位同正七品官员,并允许他们携带刀剑在各地自由活动,拥有五顷类同男爵爵田的土地。”
说着文士和武士的待遇,朱武又向耶律大石说出如何定下名次,让他心里有底:
“这次考试结果,我打算同前辽一样,分为甲乙丙三个科第。”
“通过三科和四科的学子,直接进入甲科。甲科分一甲和二甲,名列四科称一甲,名列三科称二甲,俱赐文士及第。”
“通过两科的学子为乙科,赐文士出身。”
“通过一科的学子为丙科,赐同文士出身。”
“各科间的名次,由面试表现决定,如果表现优秀,可以酌情提升为更上一等!”
耶律大石闻言,顿时赞叹不已。以复试成绩确定甲乙丙三科文士,更容易让参加复试的学子心服,而且在面试时却低名字和提升科第的做法,也能让面试不完全成为过场。让那些与试学子知道,他们的科第和名次,由面试表现确定。
“这样说来,即使只有闻焕章名列四科,他也不一定是第一名。”
“其他名列三科的学子,同样有可能成为状元!”
闪过这个念头,耶律大石更明白了朱武为何没强行提升闻焕章的名次。显然是防止闻焕章名次过高,确定状元归属:
“没有悬念的考试,一定会很无趣。”
“将军这样分等,也是煞费苦心。”
自以为明白了朱武心思,耶律大石却不知朱武顾虑的,并非只有这一层。
知道闻焕章想要在面试时劝谏自己,朱武自然不能在这件事发生前确定状元归属。免得闻焕章的谏言不合时宜,却仍旧只能够定他为状元。
所以,朱武决定看闻焕章在面试时的表现,确定状元归属。
嘱咐耶律大石把时务、明经、明法、明算四科榜单张贴出去,朱武又唤来朱贵等人,让他们在燕山时报上发布榜单,公布甲乙丙三科、以及面试作用。
出于刺激销量的考虑,朱武还让朱贵等人将甲乙两科学子列了出来,并且以探讨的语气,谈论状元归属。
这期报纸一出,果然起到了效果。不但参加考试的学子人手一份,许多对状元归属好奇的市民,同样慷慨解囊。让这期数次加印的报纸,销量突破了一万份。燕京城中内外,都在谈论此事。
没想到自己能名列四科,更没有想到自己最有可能成为状元,闻焕章的心中,一时犹如乱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他知道,在只有自己名列四科的情况下,只要自己在面试时不出差错,自己就最有可能成为状元,在众星捧月之中,享受这个殊荣。
但是如果自己在面试时强行劝谏,把朱武等人得罪了,自己这到手的状元,就可能不翼而飞,只能名列一甲,屈居状元之后。
所以说,此时他准备的谏言,不仅关乎着这一行的目的成败,还关系到自己以后,在燕京的前程: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是好男儿。”
“难道我要把这样的机会,拱手让给他人?”
状元名利的诱惑、自身前途的荣辱,还有对大宋朝廷的忠、对朋友宿太尉的义,在闻焕章心中交织。让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何选择?
矗立庭中、沉思一夜,闻焕章最终决定,放下自身的荣辱得失,把这件事,当做自己对大宋朝廷的最后尽忠,完成向好友宿元景的承诺:
“就当是用前程,祭奠心中忠义吧!”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后悔!”
下了这个决心,闻焕章更仔细地调整谏言,期望尽可能让朱武等人接受,达到两全其美。
一直在关注他的朱武,在镜像空间中看到闻焕章的决定后,感叹他忠义的同时,对他更是欣赏: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