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之役”的战争结果就是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活捉蕃王木征,拓边二千余里,光复故唐旧地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解除了大宋的后顾之忧。
第二步,就是消灭西夏。
王韶献上的《平戎策》三篇,详论取西夏之略。其中的精髓就是“取西夏必先复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敌。”
第一步完成了,第二步,王韶没走完。因为,后来王韶竟然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提前死掉了。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仁宗天子嘉佑年间进士。他的一生就是传奇的一生。神宗天子时,官至枢密院副使。是一位“胸有奇计、战有奇捷、功有奇赏”的“三奇副使”!
王韶临终前,一位身前好友前来送别,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哥,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呀。”
王韶却笑着说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忘了哥吧,哥,只是个传说。”
王韶不在了,就得再找一个人来走这个第二步。
当时西北军中和王韶齐名的还有一个人就是种谔。
种谔,字子正,洛阳人。是西北军中名将,人人都叫他老种经略相公。因为他当时已经做到了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对消灭西夏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种谔是一位志大,胆子也大的人。
种谔身为军中大将,最渴望的就是建立丰功伟绩,彪炳青史,流芳百世。他当时说的最着名的一句话就是:“李秉常这小子,我去拉着他的胳膊就抓来了。”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证明,种谔的志有多大和胆子有多大。要知道“李秉常这小子”,可是当时西夏国惠宗皇帝。
种谔是一位将军,他差不多拥有可以和王韶相媲美的功绩。他取得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攻克米脂城,败西夏八万大军于无定川,继而占领了银州、石州、夏州等地,拓地千余里。把战火直接烧到西夏境内。
在这种局面下,种谔给宋神宗赵顼上了一道奏章。
“在横山建城。自银州始、次迁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囊括其中。直捣兴庆,消灭西夏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如果没有意外,也许老种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问题是,又出了意外。
当时的大宋,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消灭西夏只是一个用眼睛可以看到的时间内就能发生的一件事情。
宋神宗赵顼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他派了俩个人主持消灭西夏这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一个是鄜延总管种谔,另一个是给事中徐禧。
那个意外,就是被赵顼突然派到西北军中的给事中徐禧。
徐禧到了西北前线指挥打仗,用一句“横空出世”来形容都不过份。
徐禧,字德占,分宁人。既不是进士,也不是武举。他就是一个没有出身的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走进了赵顼的视线。
为什么呢?因为宰相王安石非常器重他。
当时,也有很多人提出徐禧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不足担当大任。可王安石就是固执,只要他认可的,别人说什么都是放屁!
所以,徐禧才会被破格提拔和量才使用。更可怕的还是,赵顼也对徐禧这个人非常器重!</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