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分天岭地界常常阴雨连绵。在这绵绵秋雨中,远远的从泥泞的官道上行来两辆马车。前面一辆由一个大概五六十岁的老汉撵着,车里坐着四女一男,有老有少。年长的是一个约五十多岁的老妇人,最小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离开家乡往西梁境投亲的杨家姐弟。
杨笑爬在车厢的入口处,把车帘子掀开了一角看着天幕上灰蒙蒙的阴云,百无聊赖地唉声叹气:“姐姐,你说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呀?从咱们早上出门儿就开始下了,一直下到现在也不像要停的样子。”
在杨笑的身后,杨落儿的身边,一个约么十五六岁,头绾双髻,着短裙的少女笑道:“少爷你这句话也是从早上出门儿就开始念叨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另一边,车厢里坐着的老妇人眯着眼睛说道:“这世上啊,就属老天爷最大,老天爷的事儿谁又能管得了?”
杨笑翻翻眼珠:“王婶儿,你老这口头禅,我也是打小就听,能不能换一句?”
老妇人目光慈祥:“少爷是在车厢里闷了一天,有些心烦了吧?要不我给少爷讲一段故事?”
杨笑望望天空:“您老那些个故事我也是打小儿就听了好多遍了……。”
杨落儿轻声道:“笑儿,快到里边坐好了,一会儿身上淋湿了该着凉了。”这时,外面传来撵车的老仆人的声音:“小姐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镇,不如我们在镇上先避避雨,等雨停了再赶路吧?”
“也好,正好也可以打听打听前面道路的情况。”车厢里面杨落儿回答道。
老仆人向后面的马车招呼一声:“到前面的镇子上避避雨。”
后面赶车的是一个相貌憨厚,大约三十来岁的汉子。听到前面老仆人的声音,那汉子答应一声:“哦,好嘞!”。
前面赶车的老仆人姓王,是杨家原来在矿场上管事的人,姐弟俩从小叫他王伯。后面赶车的憨厚汉子是王伯的儿子,王大勇。车里的老妇人是王伯的老伴儿。王伯的儿媳妇儿,也就是王大勇的妻子,坐在王婶旁边。至于那名丫鬟模样的少女,是杨落儿的贴身丫鬟小翠。
一行人很快来到小镇上。小镇里十分的热闹,沿街的铺面不说,光是客栈就有好几家。一行人进了一家客栈,这个时候还没有到饭点,店里面并没有什么人。
几个人刚进到店里还没有开口说话店小二已经来到跟前热情地招呼道:“来了您嘞!几位客官好!不知道几位客官是吃饭呢?还是住店呢?”
王伯对店小二说道:“我们既吃饭也住店,不知道你这里有没有好点的客房为我家小姐、少爷来上一间。”
店小二陪着笑连说了几个有:“马上为您准备。”然后又扭头冲里面吆喝一声:“天字号客房一间。”
杨落儿对王伯说道:“王伯你们一家人也要两间客房吧?”
王伯连忙推辞:“多谢小姐,老奴一家就不用了,出门在外能省就省些,老奴家几个人晚上在马厩车棚里将就一晚就行了,不能让小姐多破费。”
杨落儿说道:“不碍事的。天凉,潮湿,睡在外面怎么行,别伤了身子。”然后又问店小二:“店家可还有好些的客房,给我们再来两间。”
店小二回答:“有,有,有,地字号的不知道几位可还满意?”
杨落儿点点头:“那就再来两间吧。”
店小二又冲里面吆喝了一声。王伯本来还想推辞,但回转头看了看老伴儿和儿媳妇儿,最后点点头答应了下来:“多谢小姐,让小姐您破费了。”杨落儿示意他不必客气。
“几位客官吃点什么?”
杨落儿看看几人:“给我们来些清淡点的饭菜就行,肉也上一些,再上一壶好酒,给王伯和王大哥驱驱寒。”
店小二弯腰点头道:“我们店里自酿的小烧,切一些姜丝儿煮上一壶正好驱寒,几位稍等一会儿饭菜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饭菜就上齐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