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236章 《梦话西游之越光宝盒》!

1个月前 作者: 九洲真龙

电影观上就要开映了,贺子龙仔细地在包厢里,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发现观众多数是全家老小,或者情侣间一起来的。想来,多半这应该归功于搞活动送的票,优惠券吧。

人气才是王道呀,后世流量小生们就是依靠这个发家成名的。

“如果场场都这么人多,一周下来,只怕突破单电影票房收入过千万,轻松容易呀……”贺子龙感叹的说了一句,因为包厢里面空间小,又有些许回音,他的声音给放大了,里面的人都听到了。

“单电影过千万票房?那阿龙你这次一次性就拍摄了三部电影出来,联映一周,不是可以收入三千万了……?”关之林有些惊叹的脱口而出。

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每部能有个一百多万,就算上佳的电影了。以至于,出现几百万票房的电影时,会给媒体称为票房什么什么当季的冠军,会在各报纸和媒体上再次狠夸一次,然后后续收入又会再增加一部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千万的票房电影也不是没有,但是极少。也就那么几部,毕竟这时间点才刚刚1992年嘛!

“就算真的票房每部过千万,我也不可能收入三千万呀,还要和人家分嘛……”贺子龙笑道,关之林一时失言可以理解,毕竟二个月之前,还是倒欠几十万债务的人家,也没正式出演过好电影。

一般来说,制片方与发行方票房收入=票房×(1-5%电影专项税-3.3%营业税)×(1-50%影院抽成-7%院线)=票房×39.4%。

发行方要从净票房(税后)中抽取10%的发行代理费,也有档次不同的合同,票房越高,投资方分的越多,反之则越少。

普通的观众天真地认为,一部电影票房是多少,投资者就能能赚多少,这是非常浅显的认识。

如果一张电影票的价格100元,(在后世你在一线城市,看次电影一百元并不夸张,而香港人在九十年代的收入,就相当于后世国内的一线城市,甚至更多。)这时候正常不搞活动,票价40-50元也很正常!

其分成一般遵循如下的比例:5%的电影专项基金上缴给电影主管部门,然后是3.3%的营业税,负责电影中间宣传发行环节的院线公司分7%至16%不等的票房。

直接与观众见面的影院分50%至63%不等的票房,电影投资者(制片方)和发行方分35%至43%不等的票房。这些数字会略有浮动,保证最后加起来是100%。

最后一算,票房只少要大于成本三倍,才算有的钱赚,当然越大的多,赚的越多。

换言之,贺子龙的这三部电影,除开发哥的那一部,光请发哥就用了几百万成本。其实的两部电影的成本大概加一起,也就五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三部电影加一起如果票房可以过,千万每部,总数3000万左右的票房。那么,贺子龙不但能回本,还能赚个几百万。

当然,想想赌马那一次,还有股票上面最近利用电影宣传赚回来的差价,说是0成本也不过份。这么一想的话,那么无论票房是多少,反正贺子龙是百分百赚钱的,只是多少而已。

-

电影院内部的灯光,突然大暗起来,所有人都精神一抖,因为大家知道,电影要正式开始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最先看啥?当然是片头啦。这些字幕和片名设计常配合电影整体风格,是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了,在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我们会发现,片头动画和说明,其实并不重视。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的!

对一般观众来说,电影的片头字幕只是提醒他们:你们只剩三分钟能尽情大吃爆米花了。然而,因为贺子龙的强烈要求,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片头动画和说明上,他都花了不少心思。

只见,电影画面一闪,近乎洁癖的几何线条,互相竞速、时而分离或合一的文字排列,精淮呈现营造压迫视觉的焦虑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