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逗利是,是未结婚的人,特别是小惠小孩不可或缺的。
大年三十晚,吃过团年饭后,卢行瑫和李氏便会给小惠能发一封利是。
卢行瑫对小惠能说:“这是过年大人给小惠能孩子发的‘压岁钱’”。
不过,爹娘发的“发压岁钱”大多数都是要上缴的。李氏对小惠能说:“爹娘给小惠能孩的压岁钱,有娘亲会帮你攒着……”
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小惠能就完全不知道了。
后来,小惠能有点明白过来了,只有舅父、舅母和村里结了婚的大人给的利是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逗利是,是在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这段时间,都有利是逗。
过年“走大王”,是新州民间盛行节庆活动之一,也是卢行瑫最喜欢看的民间活动,也许,这与相传“走大王”的起源有关。
……
小惠能刚满三岁时,那年年初三,便嚷着跟爹去看走“大王”。
集成雅岗、夏卢等村寨,过年都盛行走“大王”。
走“大王”,就是采取用独具特色的“走”的方式,抬着“塑像大王”去游村,所以一直以来,当地俗称为走“大王”。
相传,走“大王”的起源是汉朝从北方迁来的伍姓雅岗村人,在开村初期,无论他如何勤劳都难以维持生计,后一长者说:有仙人报梦给他,雅岗村地势呈船形,船要动才能有生机,此长辈与族人经过回忆梦中仙人模样,用泥塑出来,由人们举着走遍整条村场,当年果然就有好收成,后来坚持了下来,形成了走“大王”的习俗。
还有另一说法:相传有一年因山洪爆发,村旁的龙山河发大水,上游一间村庙的“大王”被水冲走,一直冲到雅岗村的一个叫“下水尾“的转弯角处才停下来。
“大王”停下来,当时雨水立停,天也放晴了,村人见此便将“大王”抬回,放在村坊供奉起来。
当时卢姓族人已繁衍至第十一代,当时族人中有一长者提议将把“大王”抬回供奉的日子,农历正月十八日,定为“走大王”的吉日。
开始只有雅岗村胜塘坊有“大王”,刚好当时村中不少人考了功名及村中不少人添丁得子,为此,村中人觉得“大王”很有灵气,人人都去朝拜,经商量后决定,抬着“大王”到各坊给人供奉朝拜。
随着村中人口的增加,再后来,各坊也供奉起本坊的“大王”。
后有人提议在“下水尾”的一块平地处建祠,将各坊“大王”供奉起来。因“大王”是流水流到此处,因而又有“水流大王”之称。到正月十三元宵节前,将“大王”再接回各坊安置,到十八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游村活动。
走“大王”前几天,村内会开展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请“大王”,在八音班奏乐,鞭炮声中将“大王”从各坊的“大王”屋处请出,在村中搭棚架安放,并设有香案香炉,供坊中村民前来上香。
各坊人在村中祠堂进行挂花灯,一般是挂去年得子或结婚的白花灯和新人灯,新屋灯一般挂在各家灶头或土地处。
走“大王”当天,村里无论男女老少、妇孺幼童,以及县城、四乡八邻的外嫁女及出外做工的后生们都会回来参加。全村倾巢出动,真可称得上盛况空前。
当天中午饮宴后,一时许,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各坊老人们就会召坊里的青壮男人到各坊集中,准备抬“大王”巡村。
走“大王”的吉时一到,一通鞭炮声后,在醒狮的引导之下,由一队“先锋仔”(开路的先行官)和“清道旗”开路,按历史上走开的“大王路”在村中游行。
而走“大王”,巡游到每一村、一寨、一坊,各村、寨、坊的民众都会把糕点、水果、五牲、彩灯以及巨大的香烛摆在一张圆台上面,恭候“大王”的到来。
当锣鼓喧天的走“大王”队伍到达时,迎候的各村、寨、坊的民众也会在各村、寨、坊前摇旗呐喊,敲锣打鼓,舞狮迎候。
紧接着,便是鞭炮齐鸣,走“大王”的队伍会合前面各村、寨、坊的队伍,加入到走“大王”队伍中去。
走“大王”在分别在各村、寨、坊巡游了大半天后,在集中了各村、寨、坊的先锋号、清道旗、“大王”之后,经过了“七十二洞天”十二条村、寨、坊,路程约为十公里后,队伍到达最后一站———“大王”庙所在地,这时人们翘首以盼各路大王的陆续到来。
广场上,各村、寨、坊举起各式大旗、引导牌、旗帜鲜明的绘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各式锦旗,从摇旗呐喊的走“大王”队伍那些各式锦旗中可以看出村民们最朴实的愿望。
广场上锣鼓喧天、醒狮起舞,到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宏大,人数多达上万人。小惠能第一次见到场面如此热闹,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阿爹,过年走‘大王’,好热闹、好好睇啊!”
卢行瑫也颇为兴奋起来说:“是呀,能儿,这个走‘大王’活动,在我们范阳老家,也是非常热闹,不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喜欢看。”
“阿爹,你看,那几个大哥哥抬着那个‘大王’,为什么一路走,一路跑呢?”小惠能望着走“大王”的队伍,不解地问。
卢行瑫笑着答道:“走‘大王’嘛!肯定是要走的啦!这也是新州‘走大王’活动其中最为精彩生动的一个部分。”
<!--17K::--></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