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要求学分,交流要求学分,学习计划要求学分。
其中,一般要求学分类似于国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程;
这类课程按常理揣度的话问题不大,基本就是水课。
当然了所谓的水课不是说内容水,而是比较容易获得学分,划划水就过去了。
交流要求学分的话,似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要求,国内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有大学英语等课程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但是对于专业领域交流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很强的课程。
而学习计划要求的学分有点类似于国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学分;
这部分对于林灰来说也问题不大。
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
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以及个人兴趣来定制自己的主修课程学习计划。
林灰总不会自己刁难自己选一些他并不擅长的课程。
而且涉及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专业课。
林灰可是有外挂傍身的人。
前世林灰那部MacBook里林灰没少下载麻省理工学院的各种教程。
这些教程涉及到CS领域包括算法的理论和实践等很多分支内容。
这些课程大概几十G。
尽管当初下载的时候踌躇满志。
不过下载之后,林灰几乎从来都没看过。
如果没有重生的话,这些东西大概率是在前世的MacBook里面充当心理慰藉而已。
但重生之后,这些资料大概率会对林灰有所帮助。
尽管这个时空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
老师授课内容相比于前世麻省理工学院老师的授课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出入。
但问题不大,计算机科学专业进行授课的基本还是那些老师。
涉及到大学的课程很多时候分数未必取决于你一门课程掌握的多么精深。
而是取决于你和老师的“默契”。
如果你能够领会到老师的心意,未必不能猜得到题。
对于一个考了n年试的人来说,猜题什么的是基操。
而且顺着老师的心意答题,很多时候能……
一切尽在不言中。
反正林灰觉得这玩意很有帮助。
就算没直接帮助也无所谓,就当是教辅资料了。
不过这教辅资料着实有点昂贵。
跨越时空的学习资料可还行。
想要达成学术学位,除了课程学分之外,还有对应的附加分。
涉及到附加分这点也问题不大。
林灰注意到发表学术上的成果能够累计附加分。
这种情况下,林灰能分分钟把分刷满。
先前搞得那个生成式文本摘要林灰就能搞十多篇论文。
甚至只是一个文本相似度识别林灰就能发表三四篇论文。
总之,问题不大。
这刷分多是一件美事啊。
之后,林灰又翻了一会和麻省理工学院有关的论坛。
发现关于完全学分制方面并没有什么隐藏的坑。
这个时空MIT最速本科生毕业的记录也是是13个月。
林灰觉得他完全能够打破这个记录。</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