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后一条,该赵士褭发言了。
第五策叫“建立皇家科学院”。终于轮到赵士褭了,这位宋朝历史上第一位宗室宰相,卡壳了。
饶是前面四个人各自说了自己的看法,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准备措辞,赵士褭依然没有想好该怎么说。
如何解决宗室子弟的问题,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有时候宗室问题甚至会成为帝国的巨大包袱,演变成最终倒是帝国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自从北宋建立之后,冗兵、冗官、冗费成为了帝国的三大包袱,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过皇室子弟每年的耗费也相当巨大。
朝廷虽然很少给宗室子弟当官的机会,但是封起爵位来相当的大方。
就拿武将来对比,能封到节度使这样的虚衔,已经是武将的人生巅峰,再难上升一步。
而宗室子弟中,不满十岁的节度使一抓一大把。
要知道,一个节度使一年的俸禄和赏赐,足以供养太学的全部花销。
然而即便如此耗费庞大,朝廷依然愿意支付,宁愿让他们坐吃等死,也不愿宗室子弟们步入高级文官武将的行列。
士大夫们正是想要借由此来限制皇权。
可宗室子弟中不乏才俊之士,他们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从小便接受最优秀的教育,有最雄厚的资本可以资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到头来却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只能斗鸡遛狗了此一生。
李申之以爱民之心建立的皇家科学院,正好可以给这些宗室子弟们用武之地。
赵士褭说道:“皇家科学院的建立,倒是可以给那帮臭小子们找些事情来做,只是不知他们是否愿意。”
搞发明创造,在古代贵族眼中,那是下贱的事情,所谓奇淫技巧,雕虫小技,不值一提。皇家的人去干这个,无端地掉了自己的身份。
赵构却对这一条很感兴趣,因为李申之简略地列出了几项发明,都可以增加朝廷的税收,便说道:“这天下是赵氏的天下,每天高官厚禄地养着他们,也该出出力了。”
赵构这句话,是说出来试探诸位相公们的,有两个目的。
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咨询一下赵士褭,看看推行皇家科学院的难度大不大。
第二个目的,是想看看另外几位相公对此事的看法,是否有反对意见,以及反对意见大不大。
虽说是打着皇家科学院的名号,事实上却是宗室子弟大规模地参与朝廷事务。若是相公们反对意见太大,照样推行不下去。
赵士褭见官家已经打定了主意,说道:“这皇家科学院该如何搞,臣心里也没有个底。不如等见了李申之,再详细问个究竟。”
等诸位相公们全都点评完毕,赵构再次拿起卷子看了起来,赞道:“好一个汉唐雄风,好一个称霸与宇内。”
然后放下卷子,脸上笑意更甚,说道:“我看,就让李申之当这个状元吧,诸位意下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李光见状,心中早已猜到了赵构的想法,趁势拱手屈身说道:“臣恭贺陛下得此良才。”
未来的首相表了态,剩下的几人也跟着纷纷表态,恭贺赵构喜得良才。
李申之交上来的是卷子,实际上更是一封奏折。
看了这样一份卷子,早已没有人关注当初的考题是什么。
因为考题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说李申之的“无敌五策”或有不完善之处,但是文章开篇所展现出来的气象,着实让人心胸荡漾。
光是一个汉唐雄风,就超越了两宋无数能臣。
两宋之怂,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国家方略上。
自从太宗赵匡义高粱河逃跑之后,两宋的最高军事目标仅限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仿佛眼睛只能看到这么远似的。
强如岳飞,也不过是直捣黄龙,灭了金国而已。
只有王安石,将目光看向了汉唐故土。
至于说李申之提出的几项规划,诸如:三年灭金,五年踏平西域,十年天下无敌之类的说法,大家是既不相信,又心怀期待。
宋朝弱了快两百年了,岂是这三五年之内能改变的吗?李申之的五条策略看上去确实不错,做好了可以肉眼可见地富国强兵。
但要说能横行无敌于天下,反正他们没能看得出来。
因为李申之的五个策略,并没有触及到改革的深水区:土地、税收。
仔细看一看无敌五策,再对比一下王安石变法,李申之的变革策略温和了太多,既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更改税收的比例和方式。
也就是说,这五条策略对既得利益阶层没有任何的触动。
不触碰到深水区,能有多大的效果?大家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好。
嘴上说不信吧,可李申之又从来没有说过大话,所有曾经被人以为是吹牛的事情,全都实现了。
在坐的几位相公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殿试,看一看李申之会如何地阐述他看似平平无奇的无敌五策。
赵构心情很好,最近心头的火热是越来越浓烈,年轻时的雄心仿佛又回到了身上。
是李申之,这个横空出世的年轻人,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燃起了信心。
在这一刻,赵构甚至想把李申之拔擢为丞相,或许他们可以上演一段君臣佳话。
他一直以汉文帝自居,可内心深处又何曾不想当一当汉武帝?
既然得此良才,那就把文帝和武帝的活儿一起干了吧!</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