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305章 彻底冷静

3个月前 作者: 流浪的诗歌

刘备当然是早有准备。

但在外人的眼中,就很可能是刘备居心叵测。

荀彧还在继续分析,“主公,我们现在不能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董卓为了权力,连废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都敢去做,就绝对想牢牢把控朝堂,他和世家之间注定会起冲突。”

“当然,他们之间还会有段合作期。”

“这就像一伙强盗抢了东西之后,会坐下来分赃,最后又会因为分赃不利,从而大打出手。”

“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出手抛出证据的时候。”

直到这一刻,刘备才真正冷静下来。

发现之前的自己好像一个愤青,充满了正义感,做事情却没有经过认真思考。

荀彧的分析可以说完全符合历史的发展。

确切地说,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把握。

看起来,在汉末的顶尖谋士里面,并不是只有一个贾诩才最懂人心。

刘备再次召集身边的谋士仔细商量之后,往朝廷送去了奏章,表示自己对雒阳的宫乱和废立的事件很关注,词句间激愤带着强烈的警告,希望有些人不要为了权力,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随后就静静地等待事情的发展。

......

雒阳的朝堂上,董卓恶狠狠地瞪着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

董卓为了表达自己的善意,特意拜袁术为后将军。

没想到袁家的袁绍和袁术还是逃跑了。

有袁隗和袁基在朝堂上,董卓对袁绍、袁术两个人自然不会特别关注。

不过袁隗的做法明显就是对董卓不信任,让他无比的愤怒。

这段时间,董卓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雒阳。

雒阳原来的禁军几大系统,也不断地被董卓收到手中。

董卓在雒阳的优势,已经没人能够撼动。

袁隗的心中越来越不安,就让袁绍和袁术设法逃走。

袁绍首先带着许攸和陈琳、淳于琼等人,一起逃往冀州。

袁术则带着孙坚等人逃往了南阳。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董卓废帝之前找袁绍商量,袁绍说自己无法做主,让董卓找袁隗商量,然后逃走。

那时候,董卓只有三千兵马,袁绍会怕他?)

......

面对董卓那恶虎噬人一般的眼神,袁隗却面无表情地半闭着眼睛。

董卓突然暴喝一声,“来人,去把袁绍、袁术给某家追回来,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和议郎何颙赶紧相劝。

“司空,袁绍和袁术年轻,不懂得大义所在,您不要和他们计较,袁家四世三公,在大汉有很高的声望,如果把他们逼急了,联合关东的世家和司空作对,那朝廷的政令恐怕很难被关东世家认可。”

“我看还是给他们一个官职,以示朝廷的恩宠。”

“袁绍也会感谢司空不怪罪他,这样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三国志.袁绍传》原文: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何颙他们的话语中,看似劝解,暗中却是为袁绍着想,更明显隐含威胁董卓的意思。。

他们不仅抬出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还威胁董卓,关东世家如果联合起来抵制,朝廷的政令可能出不了雒阳。

这一刻,董卓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手中的刀枪虽然锋利,但很多事情却不是只靠打打杀杀就能够解决。

董卓很清楚世家的力量。

他们如果联合起来,董卓对整个中原甚至有可能失去控制力。

如果那样,他掌控了大汉的朝廷,又有多大的意思?

董卓的面容缓和下来,“既然袁本初不满意司隶校尉这个职务,那就让他担任渤海太守一职,再授爵邟乡侯。”

“太傅,你看如何?”

......

回到自己的府上之后,董卓才暴怒地拔刀乱砍,甚至劈翻了两个侍候他的美婢,才气喘吁吁地坐了下来。

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今天却吃了一个这么大的憋屈。

董卓的心中怎么可能会舒畅?

可是,在朝堂上没有自己的人手。

董卓做起事情来,总是感觉碍手碍脚。

从来只知道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董卓,第一次感觉到自己需要帮手。

如果在朝堂上自己提一个建议被驳回一个。

那还谈什么威望?

当然,董卓也可以谁反对就杀了谁!

那到最后朝堂上的大臣还会剩下几个人?

董卓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多招揽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

否则,自己在朝堂上,很有可能还会像今天这样憋屈。</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