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百零四章 顾虑重重

4个月前 作者: 沈常青

收到白素珍寄来的书包,方红梅不以为然,王加根却非常感动。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更何况,这书包是妈妈亲手一针一线织成的呀!

书包里还夹寄了一封信。白素珍在信中告诉加根,加枝本来是准备回中国的,后来又因为身体不太好取消了行程。

“不过,你姐姐来信说,只要身体状况好转,她还是会尽快回国的。探望阔别多年的亲朋好友,看看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当然,她回国的直接原因还是看病。因为她去美国之后,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白素珍在信中这样写道,“我让马颖的英语老师把加枝在美国的通讯地址抄下来,现邮寄给你,希望你一定要给你姐写信。”

瞅着纸条上的英文字母,王加根百感交集。

写什么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又好像没什么好说的。自加枝去美国之后,他们姐弟就没有书信往来。加枝这次打算回国,也没有写信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信去讲些什么呢?不写吧,母亲的要求得那么恳切,他不忍心辜负。

虽说他们姐弟这些年断了联系,但王加根还是时常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姐姐一家人。收看电视连续剧《BJ人在纽约》时,他总是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想象姐姐一家人在美国的生活情景。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他甚至幻想能够与加枝合作,在进出口贸易上有所作为。现在既然有了姐姐的联系方式,就主动给她写封信吧!

在信中,王加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当然,也提到了方红梅和王欣,以及他们全家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他还饶有兴致地介绍了新成立的孝北县,随信寄去了一张孝北县地图,希望姐姐能够为家乡招商引资作点儿贡献。

信寄出的第三个星期,加枝回信了。

她在信里说,陪伴张德林到美国,她原本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的。但上学不到一年,就因为身体状况欠佳,又支付不起学费,停止了学业。美国生活成本比较高,张德林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开销。为了生存,她只有支撑着羸弱的身子去工作。先是给一位准备到中国旅游的美国人当教师,教别人中文。后来,又到中餐馆洗碗洗盘子。他们最初的住房是租的。张德林已经放弃了农学专业,考上了美国的一所医学院,从零开始学医学,准备将来在美国当医生。美国医生的收入比较高,也比较稳定。张德林读书的学校距他们的租住地很远,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饭是早上从家里带去的,在实验室里吃。加枝经常一个人在家,倍受孤独寂寞之苦。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买了房子和小汽车,生活条件较前些年有了明显改善。

“我们这些年,除了打工就是读书,日子过得比较平淡。不过,寻常就是福。我们过惯了平顺、安定、清纯的生活,也喜欢在这种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安身立命。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料理家务、带孩子,闲暇也写写文章,中英文的都有。没有发表,只是为了驱赶寂寞,陶冶性情。两个孩子的中国话讲得不好,我每周六陪孩子去学习两个小时的中文。家里人对话,也是一会儿是汉语,一会是英语,有点儿中不中,洋不洋的味道……”

对家庭经济状况,加枝谈得很少,说他们的生活开销主要靠银行资助,治病靠医疗保险。她还告诉加根,两个孩子知道有加根这么个中国舅舅,都非常惊讶和好奇。如果她回中国的话,很有可能把两个小家伙也带上。

关于招商引资,加枝也很感兴趣。她说,看过加根邮给她的孝北县地图,见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和她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她感到非常亲切,很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儿力,作点儿贡献。她先后联系了好几家公司,有的对投资娱乐度假业感兴趣,有的对开发矿产资源感兴趣,有的对几家企业的技改项目感兴趣。美国人并不在乎工厂规模大小和公司是什么性质,重要的是要效益好。简单地讲,就是要让他们的钱能够生钱!加枝希望弟弟多收集一些信息资料,待她回国之后再详谈……

看过这样的回信,王加根自然非常高兴。尤其是姐姐一家人的合影,他更是爱不释手。加枝比出国时胖多了,依偎在张德林怀里,双手搂着两个胖乎乎的小外甥,开心地笑着。

他为姐姐生活幸福而高兴,为她在信中流露出来的热情而欣慰。根据加枝的要求,他对孝北县的投资环境作了进一步了解,整理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分析报告。

他望眼欲穿地期待加枝回国,一次又一次地给妈妈打电话,询问姐姐回国的具体时间。

“早着呢!”白素珍总是这样回答。

有一次,白素珍突然问加根,希望他姐给他带点儿什么东西。说是加枝来信试探地询问过。加枝在信里讲,这些年在国外除了操持家务,就是生儿育女,一事无成。经济上暂时还比较困难,家里的汽车和房子都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买的,钱只付了很小的一部分。他们还欠着医院的账,银行的贷款也没有还清……这次回国,她难得给亲人们带像样儿的礼物。如果弟妹们有什么要求,又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是不会推辞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加根根本没想过加枝给他带什么礼物。

姐弟分别这么多年,见见面,叙叙旧,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珍贵。谈什么礼物呢?他于是写信告诉白素珍,他不需要礼物。

白素珍又来信说,加枝执意带礼物,也有她的考虑。出国这么多年了,如果空着手回来,怕外人闲话……

加根觉得加枝的顾虑也有道理。为了不让姐姐难堪,他就开始考虑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较前些年大有改观。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似乎并不缺少什么。让姐姐带点儿什么东西回来呢?这事反倒把他难住了。

当加根把姐姐的想法转述给老婆时,方红梅眼珠子一转,马上说:“我们不是马上就要搬家吗?搬家后彩电肯定是要换的。听别人讲,美国生产的电视机质量特别好,价格又便宜。不如让姐姐给我们带台彩电回。”

“说什么呢!”王加根马上表示反对,“一部彩电得好几千块钱呢!”

“我们不要姐出钱!让她先垫着钱买回来,我们按原价付款。对外人我们就说是她送的,这样总可以吧!”方红梅狡黠地笑着,“听别人讲,从国外自带的家电产品,在规定的数量之内可以免交关税,比在国内买进口货要便宜得多。”

有这规定?王加根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让加枝在美国给他们买一部彩色电视机,顺便带回来,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家里现在的那部彩电是托金安的老婆买的。说是打了个九折,便宜了两百多块钱,但买回来的第二年就开始出故障。不是图像不清晰,就是调不出声音,或者既没图像又没声音,甚至完全开不了机。已经修过好几次,修理费就花了五六百块钱。

王加根和方红梅之前已经商量过,等A银行孝北县支行新住宅楼修好后,家一搬,他们就去买一部新彩电,把旧彩电淘汰掉。这段日子去武汉或者孝天城,他们总要去家电商场逛一逛,了解彩电的市场行情。不过,目前还没有拿定主意买什么品牌。如果能够买一部进口彩电,价格又比较实惠,那当然是再美不过的事情。

老婆的迷魂汤把王加根灌得晕晕乎乎的。他非常兴奋,马上给白素珍写信,表达了想让加枝帮他们买彩电的想法。信寄出去之后,他又觉得这事不太靠谱。

听白素珍讲,加枝回国买飞机票的钱都是找别人借的。她哪儿能够垫钱买彩电?再说,两个小外甥随她一起回。她一个人拖儿带女的,肯定有不少行李,如何把彩电带回中国呢?

加根觉得老婆出的是不靠谱的馊主意,马上给白素珍打电话,说不需要加枝带彩电了,谎称他们对国外生产的彩电不放心,还是想买国产货。

白素珍却在电话里告诉他,给加枝的信已经寄走了。

“没关系的。她能带就带。万一没带回,你也不要怪你姐。”

加根想了想,又说:“那我们先把钱邮给姐姐吧!”

“没必要。邮费那么贵,而且你邮的是人民币,在美国又不能用。”

加根想不出更好的补救措施,决定还是亲自给加枝写封信。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嘱咐她不用带彩电回了。

信寄出去后,一直没有收到加枝的回信。

到了六月上旬,加根上班时又接到白素珍的电话,说加枝已经回国了。

“她没带孩子,一个人回的。在BJ转了几天,前天回的保定。”白素珍在电话里说,声音听起来有点儿忧郁,“你姐身体不是很好。不光是牙病,头疼的毛病也没有治好,还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她又黑又瘦,怕吵,怕风。真不知道她这些年在美国是怎么过的!几年不见,白白胖胖的她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儿?看上去憔悴不堪。”

听到这儿,加根的心情也比较压抑。看来,姐姐在美国打拼也确实挺不容易的。

“她说后天动身到湖北看你们,到时候你到花园火车站去接她。”白素珍最后嘱咐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