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百三十五章 生命中的贵人

3个月前 作者: 沈常青

从张股长家一出来,王加根就愤愤不平地发起了牢骚。

大老远地从花园赶过来,东奔西走找人,又傻子一样地坐着等了几个小时,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话,工作还是得从明天上午八点钟开始。如果按他的想法,明天上午来多好!少受那么多罪,还能节约一晚上的住宿费。不过,设身处地为邹山青着想,他又觉得可以理解。这次评选先进,关乎别人能不能转为公办教师,怎么敢大意?

“王老师,您看去哪儿住呢?”邹山青客气地征求王加根的意见。

“国光旅社吧!那里便宜,也干净,而且离市教育局比较近。”王加根不假思索地回答。

选择住这家旅社,除了他说的这些,还因为这里临近孝天市副食品批发公司,可以抽空去趟敬文李华家。

开了一个有两张床的标准间。沙发、茶几、书桌、折叠椅、床头柜、电视柜、洗脸盆、开水瓶、茶杯一应俱全,条件不比附近的向阳旅社差,而且每天只要八块钱。

他们去公共浴池洗完澡,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上午八点之前,他们来到孝天市教育局人事股。有两个乡镇的“写手”已经到了,正在虚心地听取张股长的指导。因为来的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凳子坐,王加根和邹青山只好靠墙站着。

快八点钟的时候,另外两个乡镇的“写手”也到了。

张股长把大家引到隔壁的小会议室,正经八百地开了一个会。

他强调编印《红烛颂》的重要意义,提示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罗里啰嗦地说了半个小时。

最后,又总结性地指出:“这次编印《红烛颂》,是为了向第五个教师节献礼,地区教委对此非常重视。着书立传嘛,要求自然是很高的。我们市一共推荐了五个人的材料,能选上几篇,就看你们这几个笔杆子了!我这儿是第一关。我这一关过了,再送地区教委。地区教委通过了,还有最后一道关卡——孝天师专的郭教授。郭教授是这本书的主编,只有他认可了,才能够收进书里面。关于时间要求,地区教委的截稿日期是八月十五号。你们至少要在八月十号之前把稿子交到我这里——越早越好,这样可以为修改稿子留下足够的时间。”

散会之后,王加根和邹山青回到国光旅社,开始商量下一步安排。

邹山青提议,他们两个人驻扎孝天城,专心专意地把稿子写完,交差之后再回去。

王加根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今天是八月二号,距交稿子的时间还有八九天,没有必要守在孝天城。这里住宿虽说不算贵,每天也得八块钱,加上一日三餐,花销还是挺大的。不如现在打道回府,在家里把稿子写好之后再送过来。”

邹山青犹豫不决。

王加根进一步论证回家写稿子的好处:“旅社里吵死人,还不如家里安静,衣食住行也没有家里方便。”

邹山青想了一会儿,觉得王老师说的有道理,还能节省不少钱,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两人于是整理行囊,到前台结账。

结完账走出旅社时,王加根又让邹山青先走,说自己要去孝天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看看在这儿面授的老婆,晚上再坐火车回家。

“应该的!应该的!”邹山青通情达理地点着头,临别时又叮嘱,“王老师抓紧一点儿哟,争取早些把稿子送给张股长。”

“行!没问题!放心!”王加根接连说了三个感叹句。

因为这篇稿子的原始材料比较成熟,稍加润色,就能够交差。他已经成竹在胸。按他的速度,修改稿子和用稿纸抄出来,估计两三天就能够搞定,但他不想这么快就把稿子交给张股长。稿子交得越快,幺蛾子越多。

首先别人会认为你不认真,敷衍塞责。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工作的认真程度和质量,与所投入的时间成正比。如果你花费的时间太少,工作就肯定没做到位,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反之亦然。另外,稿子交到那些位尊权重又不学无术的家伙手里,他们总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儿,鸡蛋里头挑骨头,想方设法找毛病,以显示他们有水平。如果这样,你就不得不按照他们的狗屁意见无休无止地修改——这是最烦人的事情。王加根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因此做好了应对方案。稿子写好之后,先留在自己手里,不到规定的时间不交。既然张股长要求八月十号前交稿,他计划八月九号再来孝天城。

与邹山青分手后,他径直前往孝天市副食品批发公司。因为不知道方红梅面授学习的地点,他准备去敬文那儿打听一下。他猜想,方红梅来孝天城这么长时间,肯定去过她大弟家。敬文肯定知道她在哪儿面授,不过,现在是上班时间,不知道敬文在不在家里。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加根前往敬文和李华的新居。

新居也是他们的婚房,在市副食品批发公司宿舍楼三楼。一通间,十几平方米,没有厨房,也没有卫生间。敬文以前住的那间房,就成了他们家的厨房。如果有客人来,也能临时在那里居住。由于厨房在一楼,卧室在三楼,而且不在同一栋楼里,每天都得楼上楼下跑,不是很方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王加根来到三楼的卧房门口时,见结婚时贴的对联和红双喜字依然保存完好,看上去还比较新。他抬手敲了几下门,室内居然传出了响动声!没一会儿,门就打开了。

出现在王加根面前的,是只穿着一条短裤的敬文,睡眼惺忪,显然刚从床上爬起来。

“几点了?你怎么没去上班?”

敬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昨晚上打了牌的,转钟三点多才散场。单位里也没多少事,早去晚去无所谓。”

“你刚参加工作,还是注意点儿影响为好。”虽然明知道小舅子不会听,王加根还是提醒了一句,接着又问,“你大姐来过你这儿吗?她在哪儿面授?是不是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不是。这次上课好像是在地区福利院,学员住宿没有统一安排。她一直住在我这里。”

“怎么会这样?”王加根感觉有点儿奇怪,“那她吃饭呢?”

“吃饭也是在福利院。她只是晚上来我这儿睡觉,有时中午也回来休息一会儿。”敬文从钥匙串上取下一把钥匙,递给姐夫,“这是厨房的钥匙,要不你去她住的地方看看。”

王加根接过钥匙,简单地讲了一下自己来孝天城整材料的情况,然后就下楼去了。

走进一楼那间房,他仿佛又回到了刚到牌坊中学的时候。那时他住的房间格局,与这间房一模一样:蜂窝煤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桌椅板凳,暖水瓶,搪瓷缸,牙膏牙刷毛巾,外加一个单人床。他先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去孝天地区福利院找方红梅?但她肯定在上课,不是很方便。再说,找到她了又能怎么样?就在这儿等吧!反正她中午说不定会回来休息的。我也正好利用上午这段时间,撰写《红烛颂》的稿子。”

这样想着,他就从床上坐起来,把桌子上的东西清理了一下,摊开纸,拿出钢笔,开始专心致志地写材料。

中午方红梅果然回了。

王加根见到她,大吃了一惊。才过了半个多月,老婆完全变了形。又黑又瘦不说,脸上和额头上还各长了一个大红包。见此情景,他说不出心里有多疼。

“咋搞的?十几天没见,怎么变成了非洲人?”他勉强调侃道。

方红梅说,这段日子天气太热了,气温高,太阳又毒,每天顶着日头跑去跑来,不晒黑才怪呢。加上她体内湿气重,和女儿欣欣一样,爱长疖子和疱疹。

“怎么不去医院看看?都化脓了。”王加根用责备的语气埋怨老婆,又自作主张地说,“走!去市一医院看看。现在就去!”

方红梅不愿意,说她困得很,想睡午觉。

“不行!先去医院!”王加根一边说,一边拿钥匙锁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