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一百零二章 孤单过年

4个月前 作者: 沈常青

寒假临近的时候,牌坊中学校园里开始杀猪了。

这是学校多年形成的保留节目。猪是从邹肖村农户家买来的,杀猪的人也是从邹肖村请来的屠夫。

学校后勤主任邹贵州督阵,食堂的三个炊事员帮忙。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把两头活蹦乱跳的肥猪变成一大堆白花花的猪肉。

肖金平抱出一大捆塑料编织袋,聋子聂师傅拿出食堂称米称菜用的杆秤,听从司务长小朱的指挥,把猪肉分成与全校教职工人数相同的等份。每份大约十五斤。

全部分好之后,在编织袋上贴上编号,然后通知学校教职工来抓阄。每人从铝盆子里拿一个纸团,按照纸团上写的号码,去领取那份属于自己的猪肉。

猪肉分完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分鲜鱼。鲜鱼每份十斤。

王加根方红梅是双职工,领到的东西都是双份。这样一来,家里就有了三十斤猪肉、二十斤鲜鱼,年货的大头基本上搞定了。

他们把猪肉切成两三斤一块,逐块抹上食盐,放在塑料脚盆里腌起来。鱼则去鳞去腮去内脏,腌制在一个搪瓷脸盆里。

一家三口已经作好了在牌坊中过春节的准备。

即将过去的一九八六年,他们最大的收获当然是有了小宝宝欣欣,最大的遗憾则是王加根与大专文凭擦肩而过。

自学考试的最后三门课程,他有两门顺利过关,而《政治经济学》挂了,只考了五十八分,差两分及格。就因为差这两分,他没有成为HUB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批毕业的大专生。

这一年,其他方面没什么大起大落,但让人闹心的事情还是不少。比方,加根他爸王厚义背着他们卖掉了王李村的房子,举家迁移到潜江县江汉农场;方红梅生孩子时难产,差点儿丢了性命;王加根的文学创作没什么进展;聘请保姆与辞退保姆的波折;方敬武性格叛逆导致的家庭矛盾……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新的一年他们可以重新开始。

寒假一到,夫妻二人就忙碌起来了。方红梅头上包着毛巾,王加根身上系着围裙,用竹篙绑上扫把,把房顶、墙壁上的蜘蛛网和扬尘认认真真地清扫了一遍。抹家具,拖地,清洗蚊帐、床单、被罩,晒棉絮、棉衣、毛衣和那些压在箱子里长期不穿的衣裳。凡是能够挪动的东西,都搬到大门口或者后院子里晒一晒、晾一晾,见见阳光。

再就是一趟又一趟地去花园镇采购年货。

单位分的鱼肉都腌成了腊货,他们还得买一些新鲜猪肉回来灌香肠、包饺子、炸肉丸。到了除夕吃年饭的时候,还得买一条新鲜鲤鱼。年年有余(鱼),鲤鱼跳龙门。年饭席上没新鲜鲤鱼可不行!还要买大米和面粉,食油和蔬菜,花生、蚕豆、葵花子、西瓜子之类的炒货,香烟、糖果、茶叶和白酒。吃的是大头。新衣服一人添置了一件。最后是烘托新年喜庆气氛的用品——年画、鞭炮和写对联用的红纸。

方红梅说,少吃一点儿、少喝一点儿没关系,但鞭炮一定要买。至少要买三串:吃年饭时放一串、除夕迎新年时放一串,正月十五送年时放一串。过年鞭炮放得响,放的时间长,放得顺利,能给来年带来好运气。

王加根心里觉得她迷信,口里却没有说出来。大过年的,不吉利的话少说。在事关来年顺遂的大事情上,多花几个钱值得,浪费了也无所谓。宁可信其有,免得真的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后悔。

他们都是在农村长大的,眼下实际上也生活在农村。对于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中传承了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他们读书和工作后接受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但是,让他们对祖先流传下来的、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风俗习惯全盘否定,似乎也不可能。那些东西毕竟是一种文化。既然有那么多人相信,流传了那么久,生命力如此之强大,肯定有其存在的基础。再说,放鞭炮红火热闹,能够营造出春节的喜庆气氛。

灌香肠是王加根的事情。

他先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切成小块或细条,肥瘦搭配盛在面盆里,加入食盐、白糖、糊椒、味精、香油、白酒,拌匀。再找个空酒瓶敲碎,留下瓶口到瓶颈漏斗形状的那部分,在石板上把锋利处磨光——这就是灌香肠的工具。

将肠衣的一头用棉线系牢,另一头套在“玻璃漏斗”的细端,一手捏紧肠衣,使其贴在“玻璃漏斗”上不脱落,另一只手把猪肉条或者猪肉块从“玻璃漏斗”口塞进去。这样不停地往里塞,时不时还用筷子往里捅,肠衣就会慢慢地鼓胀起来。直到肠衣完全被猪肉填满,再用棉线把灌满猪肉的肠子系成一段一段,就算大功告成了。

也有功败垂成的时候,那就是肠衣快要灌满时,突然撑破了。遇到这种情况,就得重新再来,或者减少香肠的节数。因为天气寒冷,灌香肠又不能戴手套,灌不了一会儿,双手就会冻得生疼,十根手指头完全麻木,甚至失去知觉,特别难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王加根有时实在忍受不了,就停下来到煤炉子上烤烤火。

灌好的香肠和腌好的腊鱼腊肉穿上麻绳,用“S”形的铁钩挂好,晾晒在后院子里的墙壁和树枝上,满院子立刻有了浓浓的年味。

在加根红梅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欣欣总是特别兴奋。她站在小摇车里,一起一伏地拱动着身体,手里叮铃铃地舞动着铜铃铛,口里咿咿呀呀地叫唤着,象唱歌,象说话,更象拉拉队员在加油鼓劲。

两个大人忙一阵儿,就会靠近小摇车逗一会儿欣欣,以此来奖励和安慰懂事又听话的女儿。

腊月三十是最忙碌的日子。

吃过早饭,他们就开始筹备中午的年饭菜。炸肉丸,炸藕节,炸花生米,卤牛肉,卤海带,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活儿,都由方红梅亲力亲为。

王加根给她打下手。

中午一共做了十个菜,应“十全十美”之寓意。十个菜里面有荤有素,有凉盘,有热菜,全部端上餐桌时,还是比较壮观。对于第一次自己做年饭的他们来讲,这已经是盛宴了。

王加根到大门口噼里啪啦地放完鞭炮,便回到家里,关门闭户,和老婆女儿一起享用这顿一年中最重要的午餐。他喝白酒。老婆喝红酒。本来,方红梅正在哺乳期,是不能够沾酒的,因为过年高兴,也就咬咬牙破了例。不过,喝酒之前她先给欣欣喂了奶,以免酒后喂奶对女儿产生不利影响。

吃过年饭,方红梅清场洗碗,王加根搭着凳子贴年画,贴“福”字。最后才是除夕的压轴戏:写对联。

牌坊中学其他教师的春联在放假之前就写好了,都是自己买好红纸,在报纸杂志上的“春联集锦”中选择一两幅,请毛笔字写得好的宁海涛和黄老师代劳。

王加根和方红梅没有凑这个热闹。

他们都是语文教师,王加根还是个文学爱好者,抄书上或报上现成的春联,觉得没有面子,也显示不出他们的水平。自己家的春联还是应该自己创作,应时应景,真实地表达他们过春节的感受和心情。

王加根对着裁好的红纸冥思苦想了好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是好。方红梅取笑道,什么狗屁作家!酝酿一副对联,比女人生孩子还难。人家曹植七步成诗,要不你也出去走走,或许灵感就来了。

听老婆这么一说,王加根还真的放下毛笔,把欣欣从小摇车里“拔”起来,抱起女儿走出了家门。

是个多云的阴天。没有雨雪,也看不见阳光,室外的气温明显比室内要低。操场上的枯草间,残留着一些未消融的积雪,闪烁着冰冷的白光。隔壁程彩清家的门上挂着一把锁,他们一家三口放假后就回农村老家了。门卫老宁也去了宁家河他大儿子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