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十四章 毕业分配

3个月前 作者: 沈常青

从河北返回湖北时,王加根依然是坐部队的敞篷汽车到BJ,再从BJ坐火车到孝天城,然后转长途汽车到方湾公社。

近五十天的别离让他魂不守舍,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方红梅。

情人久别重逢的场景大同小异,我们不想过多地渲染和描写。这里需要交待的是,方红梅已经收到了毕业分配通知书。

她被分配在方湾公社方湾中学——也就是她的母校。与她一起分配到这所学校的,有好几个师范毕业生,包括她的同班同学马静。她大弟敬文被孝天县一中录取了,已经去学校报到。她妹腊梅准备在方湾中学复读,将来的学籍问题自然指望她这个当大姐的。

方湾中学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最初为简易初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展为六年制正规完全小学,六十年代末改为初级中学,七十年代中期发展为高级中学,去年又被降格为初级中学。

红梅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学校现任教师中好多都是曾经教过她的老师。所以,接到分工通知时,她还是有点儿担心和害怕。就象即将进入竞技场的运动员一样,精神高度紧张和兴奋。从师生关系变成同事关系,与自己的老师同场竞技,多少心里还是没有底。今后做事和说话,都得小心谨慎呢!她还有一个顾虑,就是这所学校离她家太近了。

从方湾中学到菜园子村的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即使穿街过巷,步行也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方湾中学的学生都是街上、邻村和同村的熟人,见到她时常常直呼其名,根本不把她当“老师”看。加上她刚刚走上讲台,尚未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如果课上得不好,这些学生的家长们还有可能说三道四。如果那样的话,不仅她窝火,面子上过不去,家里人说不定也要跟着怄气。当然,最让她忧虑的,还是不能与王加根在一起。分配到方湾公社的师范生名单中没有王加根,显然他被分配了其他地方了。

加根究竟分配到了哪儿去了呢?会不会离方湾公社很远?来往搭车方不方便?为了尽快揭开这个谜底,她劝加根赶紧回王李村,拿到毕业分配通知书之后,再写信告诉她。

就这样,这对情侣恋恋不舍地分了手。

王加根回家之后看到的分配通知是: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到花园公社文教组报到。他看了看墙上的日历,已经是八月三十日。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搭乘开往花园镇的长途汽车车,找到了位于花园大桥头的花园公社文教组。文教组干事交给他一张纸,叫他到襄花小学报到,并且告诉他,这所学校刚刚更名为花园公社小学。

根据文教组干事介绍的大致方位,他走上了花园大桥,沿着那条着名的襄花公路往西走——也就是前往孝天县师范学校的方向。

过大桥后,走了一公里左右的样子,道路右侧有一条通往孝天县砖瓦厂的土石公路。县砖瓦厂那根高耸入云的烟囱特别引人注目,加根在县师范读书时,就听别人说起过那是全县最大的窑厂。土石公路旁边,有三排砖瓦房成“门”字型坐落在一片田野当中。

王加根猜想,那应该就是襄花小学。

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向那三排房屋靠近。

紧邻公路坐东朝西的那栋房子相对比较高大,只在正中央开有一个大门。大门敞开着。加根走近一看,发现是个大礼堂。里面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大礼堂的舞台或者主席台上,落有一大群麻雀,正在叽叽喳喳地欢叫,飞进又飞出。南北相对的两排房子破烂不堪,每排房子有六间房。房门与房门之间开有两个窗户,一看就是教室的格局。西边敞开的区域是几棵高大的树木,有泡桐、楝树和槐树。透过树木之间的空隙,可以看见远处碧绿的稻田。房屋和树木围起来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也就五六亩的样子,修有两个水泥乒乓球台,栽有一副简易篮球架。这里应该算作是操场了。所有教室的门窗都洞开着,但里面既没有桌椅板凳,也看不见一个人影。很多木门已经损坏,有的只剩一个门框,没有门板。没有哪一个窗户是完好无损的,而且见不到一块玻璃。窗户上的钢筋都被扒弯了,人能够钻进钻出。有的窗户连钢筋也没有,只用红砖砌上,中间留有几个孔洞。

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更没有招牌,王加根拿不准这里到底是不是他要找的襄花小学。正纳闷时,大礼堂南头那棵高大繁茂的合欢树下面,出现了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白发苍苍的老先生。

王加根赶紧朝那位老先生走了过去。

“请问,这里是襄花小学吗?”

“是。这就是襄花小学。”老先生解下系在自行车龙头上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回答,接着又问,“你找人?还是有什么事?”

王加根显然有些失望,低沉着声音回答:“我是分配到这儿来教书的。文教组通知今天报到,但学校里却没有人。”

老先生霎时露出满脸的笑容,把擦过汗的毛巾搭在肩上,腾出一只手伸过向加根:“欢迎!欢迎!请问老师贵姓?”</div>

“免贵姓王,王加根。”

老先生说,他也是刚从其他学校调到这儿来的,叫陆定国。

陆定国?那就应该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了。王加根刚听文教组干事刘福民介绍过,于是礼节性地问候:“陆校长好!”

陆定国说:“这里条件比较差,王老师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呢!”

说完,把自行车停在合欢树下,与王加根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陆定国介绍,襄花小学原是襄花大队办的一所民办学校,从今年开始,花园公社文教组准备将其改为公办学校,更名为花园公社小学,作为全公社的重点学校来打造。学校的大部分民办教师已经辞退,只留了几个骨干教师。另外,从其他公办学校调了八个教师来这里工作,还分配来了十个师范毕业生。

“十个师范毕业生?”王加根显然非常惊讶,“您记得有哪几个人吗?”

陆定国紧锁眉头,努力回忆着:“除了你,好像还有宋双清、涂勇……我也没有完全记下来。全部是男的,都是县师范学校今年的应届毕业生。”

有这么多同学分配到这里!王加根心情好了许多。特别是听说宋双清也分配到了这里,刚才因恶劣环境而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明显有所好转。人家是花园镇鼎鼎有名的建筑工头的公子,也只能分配到这里上班,你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也是几天前才接到调令,比较突然。你也看到了,襄花小学就是这么一个乱摊子。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要想开学恐怕还得几天准备。”陆定国摊开双手,有些无奈地叫苦连天。

听说王加根是杨岗公社人,花园镇没有亲戚朋友,找不到地方住宿,陆定国叫他先回家休息。

“下周一,九月六号来上班就行了。”陆定国有些抱歉地说,“你已经报过到了,我记得的。”

听到这儿,王加根暗自高兴。他向陆定国道地谢,握手告辞。

他原本计划报完到之后就去孝天县师范学校,到汤正源家里拿自己的行李,看来暂时没有这个必要了。离九月六号还有五天呢!又可以多放五天假。他没怎么多想,就打算去方湾公社,投奔他女朋友。

方湾中学到底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开学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九月一号的前一天,学校就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表态发言。校长谈学校的远景发展规划,以及本学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新提拔的教导主任周东明宣布教师分工情况。后勤主任为新调来和新分配来的教师安排宿舍。

方红梅教初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兼初一初二六个班的音乐课。马静教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她们的宿舍都在进学校大门右侧的青砖瓦房里,每人一间单身宿舍。房子很旧,面积不到十平方米,光线也不是很好,阴暗潮湿。不过,宿舍的设施还是比较齐全。有单人木板床、书桌和凳子,还有刚刚配发的塑料脚盆、拖把、扫帚和铁簸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