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契机就是旱灾。
和李世民比起来,五姓七望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并不是这个王朝的统治者。
是的,这原本是劣势的一点现在竟然转变成了优势。
只要旱灾来临,朝廷就算是赈灾也会大受其累,到那个时候百姓们的不满肯定会持续发酵,等到这个名为时代的容器再也无法容纳这些的时候,就是爆发的时候。
作为统治者,在承受压力的方面上李世民毫无疑问是首当其冲的。
但是,五姓七望在等,李世民何尝不是也在等呢?
时间来到六月,在这个小麦收割在即的季节本来应该是李世民承受压力最大的时间,但两拨人的到来让局势彻底逆转。
第一波人是程咬金派下去收粮的人。
李世民也没想过程咬金收上来的第二批粮食会这么快,但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这句话其实放在这里有些不太妥,因为程咬金派出去的人之所以能这么快回来还是因为姜云志的帮助。
追溯历史甚至是远古时代,经验告诉姜云志,不管任何文明的诞生和起源都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水。
因为人的生存需要水,而粮食的生长也要水。
一直以来程咬金的目标就是那些并非是粮食主产区的那些零散粮食,这看起来好像是杯水车薪,但有句老话说得好:聚沙成塔。
在有了姜云志的指引,程咬金派出去的人迅速把目光瞄准了长江两边的所有支流。
事实证明,老话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那是因为有其中的道理。
路虽然难走,零零散散的粮食也并不多,但汇聚起来就不少了。
第一批共计七万石的粮食已经通过了前隋疏浚的大运河,进入了黄河,不日就能够抵达长安。
这个消息让本就在承受着压力的五姓七望又难受了一些,但事情却并没有到此为止,第二拨人的到来让这种压力又加深了一层。
就在程咬金的人为收集粮食而努力的时候,冯盎也没有懈怠。
相比于程咬金,冯盎的工作其实要更加好做一点,这不是说他的能力就是比程咬金强,虽然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冯盎本就是个很出色的人,历史上记载他将他所在的岭南东部治理的井井有条,再加上他的祖母冼夫人的原因,说冯盎在岭南的声望比李世民这个皇帝还高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通过这件事也证明了一点,岭南并非是什么穷山恶水的地方,那里也是极好的粮食产区,只不过现在尚未开发出来罢了。
岭南冯盎所搜集的第二批粮食共计十四万石,现已进入了彭蠡湖,不日就会顺着长江而下,在扬州进入大运河,到达京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五姓七望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更加难受了,但已经到六月份了,旱灾所要酿制的苦果马上就要完成,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等一等的。
但接下来的两个消息彻底瓦解了五姓七望的心防。</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