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维稳
在蜀国皇帝孟元逃亡去南诏国之后,西川一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原本蜀国在西川设置了三个军镇,是用来镇守边疆防备吐蕃人从高原上下来的。
当初老皇帝孟淮在的时候,把最为精锐的西川军调了回来,此时那里只剩下两个军镇。两个军镇各有七千余的兵马,虽因驻守的关隘不同分散在各地,可只要一旦合拢在一起的话,便又是一支一万多人的大军。
不仅如此,边地上的百姓也不在少数,民风剽悍亦能充当士卒,若是把这些人也加在一起的话,凑出一支三万人的大军绝不是问题。
大概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三万人的粮草问题,除此之外,并不用担忧兵员战斗力的问题!
结果孟元到达西川之后,因为害怕唐军追赶太快无法逃避,只到达一些州府召集了部分勤王军队,而后就匆匆下达了勤王的诏令,就一路朝南诏国的方向逃亡而去。
宣威军的速度确实很快,先锋队数千人马几乎在孟元逃离后的两天内就到达了西川,探查到西川军镇的情况之后,火速把消息汇报给了王浪。王浪这才带领大部队前来追击,不管是否能抓住蜀国皇帝,至少可以解决西川军镇的问题。
一万多人的蜀军绝不可小觑,因此,王浪打算先一步把西川给平定,至少让西川不再成为唐军的威胁。
“将军,末将已经跟军镇的将领联系过了,他们愿意表示臣服。”
手下士卒的禀报让王浪有些意外,不过考虑到蜀国的真实情况,似乎两个军镇的投降也并不令人意外。边镇上的士卒们虽然战力强悍,可物资调度极其依赖朝廷的帮助,若是唐军强硬地封锁西川,那么两个军镇的士卒们大概率会饿死的。
还有一点,蜀国皇帝孟元都已经玩命逃走,剩下的士卒再抵抗能有什么价值呢?帝国的中央朝廷已经被打崩了,京畿地区也被唐军全部占领,相当于掐断了边镇的命脉!
这种情况下,效忠蜀国皇帝孟元还有什么必要吗?即便有少数仍旧效忠蜀国皇帝的,也一定会被其他人给杀掉的!
军镇投降是一件大好事,不过王浪并未擅自处理这些事情,而是把消息传回了成都府,禀报给了赵飞扬。
赵飞扬给出的命令是,先保留两个军镇的力量,用他们来防备吐蕃人!而后派遣部分唐军培养出来的蜀人进入其中,夺取其中的一些中层将领和高层将领的位置,逐步控制住这些蜀军。
当然,对于投降的军镇将领们,赵飞扬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先给为首的将领连升两级,又从成都府押送了部分粮草送到军镇。
此举当然不是赵飞扬真正想做的,实在是有些无奈的原因!西川地势险要,宣威军即便能击溃两个军镇,也必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更何况,打败了两个军镇的话,又派遣谁去驻守这些地方?
一来唐军对于这些地方并不熟悉,贸然上去的话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若是吐蕃趁势来攻的话,唐军又该怎么办?
二来蜀国皇帝孟元如今还活着,唐军在蜀地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再从唐国调集大部分过来,那样兵力肯定是不够用的。一旦南唐发生任何战事的话,高地被人偷袭那水晶可就保不住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