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敌军不可能错开兴元府或南阳城直接进攻塘州,那样岂不是让南唐瓮中捉鳖?三座城池互为犄角,攻击一座很容易遭遇另外两座的围攻,所以不论怎么打,敌军都会在这三座城池上消耗巨大力气。
不过,做出兵力安排的同时,赵飞扬也估算了一下三座城池的用度。塘州不必多说,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兴元府和南阳的屯田已经开始,新式作物在这里足以养活驻军与城中百姓,不过也仅此而已。
若是想要发动战争的话,仅凭这里的粮食是不可能的,而且不管是谁驻守在此地,人事权和财权根本触碰不到,凡是高级将领的任用和军镇钱财的调拨,必须通过皇帝的手才能顺利通行。
这样在程序上繁琐一些,却也导致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赵飞扬对于自己带出来的嫡系们都很放心,可他明白这些事情一旦要用制度来制衡,否则他不敢保证,后世之君是否能用自己的威严压制住他们。
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玄宗一朝边疆地区战事繁多,为了扭转武则天时期不断溃败的局面,不得不采取了募兵制,也因为交通不便命令难以传达,给藩镇的将领们下放了极大的权利。
尤其是财政权与人事权,这也逐渐导致了边镇的将领们坐大,藩镇割据的局面产生。
兵力部署完成之后,赵飞扬任命胡文昭为边镇统领,平日里只负责塘州的事务,可一旦发生战事,他拥有临时调动兴元府与南阳城的权力!交代完了必要的注意事项,赵飞扬就率领大军从塘州返回京师。
到半路上的时候,薛举的信也送到了赵飞扬的手上,他表示愿意去训练水师,等伤势稍微缓和一下,就立即从青州回到京师听候调遣。薛举的回答赵飞扬并不意外,自己可都那样写信了,薛举怎么可能还不答应!
如今他愿意去水师上任,自己倒是可以多给他一些支撑。南唐自建国以来便有水师,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南唐军备废弛,不论是陆军还是水军,战斗力都急速下降。此前辽军过江的时候,若不是薛举临危不乱指挥水师撤退,恐怕那些江上的大爷们就已经投降把战舰给送出去了!
与辽军一战后,水师的损伤也很是严重,更重要的是,其中不少战舰已多年未曾换新,宦官乱政的日子里水师更加不受重视,没有了钱粮的调拨,别说是战舰的更新换代,就是普通水师士卒们的生活都变得困难无比。
赵飞扬此番决心重振水师,主要还是想打造新式战舰,他这里可是能买到一些战舰图纸的,凡是近代的那些战舰随便制造出一艘,恐怕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面上,就只会出现唐军的战舰,而看不到任何别的旗帜。
有了战舰,训练出一批精锐水师,一旦来日与北辽开战,完全可以通过水师从海路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北辽可没有水师,他们压根儿就不重视这一方面,或者说,整个大陆上最强的三个国家,都基本上没考虑过水师的事情,也没想过从海面上进攻对方。
蜀地倒是不缺水师,可很少派上战场,其中也不乏军备废弛的缘故!总之没有什么大的成效!</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