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1621),他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读书,即后来的泰昌皇帝。万历皇帝驾崩后,泰昌帝继位仅一个月,就因服用“红丸”(一种丹药)随之而去了,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了天启帝的老师。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大军进攻广宁,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溃逃至山海关,溃军及百姓数十万人在关门外请求入关,哭声震天,朝廷大震。天启二年三月十八日朝廷任命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的形势,想进攻取得军事胜利是不可能了,于是决定放弃辽锦,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筑城,作为抵抗后金的最后防线。
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袁孙等人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向首辅叶向高申诉。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与王在晋争论七昼夜,最终否定了王在晋固守山海关的战略。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开始实行堡垒进攻的战略,修筑宁远城,部署关宁防线,练兵十四万,结果柳河之战,数万大军对阵后金几百、几千人,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因此去职。
这次后金大军破边入犯京师,崇祯情急之下,又把孙承宗召了回来,官复原职,又兼兵部尚书,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工作。
崇祯听到孙承宗这么说,脸色稍微好了一些,顿了顿,他又问道:“袁崇焕是否已招供?”
其时袁崇焕下狱已经快一个月了。崇祯元年,这位前蓟辽督师上任前曾对崇祯许下重诺,以五年之期平定辽东,崇祯因此赐以袁崇焕全权,举凡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悉由袁崇焕一人而决。袁崇焕上任后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以祖大寿镇守锦州,赵率教守关门,袁崇焕自驻宁远,随即却斩杀皮岛抗金将领、东江总兵毛文龙,而似意图与后金媾和。毛文龙在世时,后金一直被其军事骚扰,无暇犯边,毛文龙一死,后金的心腹大患得以解除,几个月后,皇太极就率大军破边入犯京师了。
皇太极大军破边之后,袁崇焕急率关宁铁骑回卫京师,崇祯随即下旨由他统领各路勤王之师抗击后金,但他调兵遣将多有破绽,以至于后金军一路攻城略地,兵锋直抵京师城下。在北京城下的保卫战中,袁崇焕所部与满桂部多有不谐,甚至在满桂率军与后金作战时,有背后放箭射伤满桂之举,皇太极因此借力打力,巧用离间之计,致使北京城内,轰传袁崇焕勾结后金,引兵入犯,一时舆论大哗。
崇祯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日召袁崇焕进城,当面质问他:为何杀毛文龙?为何敌军入寇?为何箭射满桂?
面对崇祯和一旁挂着箭伤的满桂,袁崇焕沉默不语,崇祯于是大怒,下令将袁崇焕当场拿下,投入监狱。随行在旁的祖大寿吓的浑身发抖,据此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认为祖大寿必反,并说他三天之内就会反。果然,三天之后的十二月初四日,祖大寿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逃离京师战场,直奔关外而去。
“袁崇焕一案,遵旨由锦衣卫都指挥刘侨负责查办。已提审过原兵部尚书王洽,查验了王洽和袁崇焕的往来书信,其间并无与袁崇焕同谋斩杀毛文龙及行款鞑虏之情事。斩帅、行款,袁崇焕已供认皆为其一人所为……”孙承宗低着头,酙酌字句,缓缓说道。
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学生。天启二年,王在晋经略辽东,主张放弃辽锦,以重兵退守山海关防线,与袁崇焕固守辽锦防线,伺机复辽的主张出现重大分歧,在这决定明朝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抉择之际,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主张,亲自到山海关与王在晋辩论,并最终得到了天启皇帝的支持,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将其调任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
是以此时崇祯问起袁崇焕的案子,孙承宗必须字字酙酌,既不能偏袒袁崇焕,又不能以一言半句落井下石,致自己的学生于不利境地。
“他为何要箭射满桂?”崇祯继续问道。
“满桂与虏兵一日交战十数场,兵势不敌而渐退至关宁军阵前。袁崇焕供称,为防溃兵冲阵,不得已放箭阻之。”孙承宗答道。
“虏兵潜越蓟西之事,如何供状?”崇祯冷哼一声,继续问道。
“袁崇焕供称,十一月十三日凌晨,虏骑二百,以四队列蓟州城下。袁崇焕领关宁军出城列阵与之对峙,越二时辰,虏骑忽去,而虏大军不知何时已潜越蓟西,趋京师而去。”孙承宗低声答道。
“两万关宁大军,据守蓟州,必不令敌逾蓟门一步,这可是袁崇焕自己说的,怎么就被二百虏骑给吓着了?就让鞑虏大军毫发无伤越过蓟州防线了?”崇祯恨恨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div>
孙承宗低头默然不语。这“潜越蓟西”一事,确实是袁崇焕绕不过去的坎,直到二十一世纪,史学界都还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崇祯见孙承宗不吭声,愈加愤恨,背着手来回急踱了几步,说:“蓟州本有刘策在守,为何袁崇焕一到,就把刘策遣回密云?若刘策兵在,虏军岂能轻越蓟州?”
这个问题孙承宗自然无法回答,只能一声长叹,低头不语。
崇祯看到孙承宗吁叹自责的样子,心里的气便消了一些,他停下脚步,又问道:“出城收殓阵亡将士的事办的怎样了?”
站在一旁的京兆尹刘宗周赶紧躬身道:“臣前两日带人出城清理过了,收殓将士尸身三万多具……”
崇祯脸上的肌肉扭动了一下,沉默半晌,恨恨地说:“都是祖大寿误事,若非他带着一万多关宁精锐临阵脱逃,此战又岂会落到如此地步?”
孙承宗看了一眼刘宗周,问:“申甫找到了么?”
刘宗周点点头,说:“申总兵力搏鞑虏,身中三十余箭,为国捐躯了。”
崇祯面无表情地微微颔首。
这申甫原是京师的一个游民,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又好言法术,人皆不信。此次虏兵入犯,庶吉士刘之纶、金声急病乱投医,将申甫推荐给崇祯,崇祯在便殿召见申甫,任命他为京营副总兵,并拨给内帑十七万两银子,让他招兵买马,制作战车。十二月十六日,满桂四万大军全军覆灭,朝廷急命申甫出城作战,申甫带着召募来的八千人夜里缒城而出,队伍还没走到芦沟桥,就逃散了一大半。至接敌,后金兵以五十骑出击,申甫部就溃败了,数千人跪而引颈受死。
盖因申甫所募之兵,都是贫穷人家甚至是乞丐子弟,完全不懂行军打仗的一群乌合之众,据时人笔记,当时京城里就算是年幼无知的“三尺童子”,也“知其必败”。申甫既败,官员们不敢说崇祯所用非人,只能大肆攻击刘之纶、金声,说他们不懂军事,草率举荐,以致酿此大误。崇祯当然面子上也不好过,现在听到申甫确已战死,倒还算一条汉子,总算可以稍堵众人之口。
“这几日可有勤王之师来京?”崇祯问孙承宗。
“有几路勤王军已在路上赶来,快到京师了。”孙承宗答道。
“刘之纶已授兵部右侍郎职,勤王师到了,就让他领军出战吧。”崇祯面无表情地说。</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