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城。
通河城防线并不是指通河城一座城,而是指以通河城为核心,由三座城池和前后五座大营组成,驻扎二十万人马,另有十五万后勤民夫,覆盖通河两岸的一片区域。
不过,通河城是整个防线的核心,只要通河城不落,其他各处就可以随时得到支援,很难陷落。
通河城下,十个楚军步兵方阵分为九宫展开,一营骑兵缩在后面做为预备队,更有楚国将领在策马阵前,大声骂阵——这是每日都要表演的保留节目。
大将军罗干站在城头,对城下叫阵不理不睬,只是望着距离城墙外十余里的楚国大营,面色如水。
不得不承认,楚国一直与其他各国争锋,军中战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胜过吴国不少,阵前斗将吴国十战九败,如今罗干已经不敢再派人出去浪战——不但折损军中骨干,还损了士气。
当年吴国大败,被楚国赶过澜水。
数十年间,吴国上下无不时时刻刻惦记着收伏失地、重返中原,为此秣兵历马,积攒粮草,不敢有一日懈怠。
他们为了练兵,还顺便拿下了江南五郡(就是如今鹿国立国之地)。
可就是这样,也比不上中原征战的烈度和难度。
这就像老是和臭棋篓子下棋,自己水平也会下降一样——鹿梧那个变态是规格外产品。
如今好不容易天上掉馅饼,拿回了吴国故土,但楚国的反扑也着实难当。
不得不承认,不但是人员素质,楚国军备也比吴国更胜一筹。
明明是同样的拓木制弓,楚国的弓箭,就是能比吴国的弓箭多射出十余步射程;同样的材料,楚国的攻城器械,就是要比吴国的精良耐用。
楚国步兵比吴国的步兵更耐战勇悍,铠甲比吴国的轻,而且更坚固;
至于骑兵,吴楚倒是相差不大——大家的骑兵都不咋地。
这一项项每样差距都不算太大,但综合起来,野战中一个楚军能对付两个吴军,更别提还由基层军官指挥能力的问题。
这些还不是如今吴国被动的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楚国水军在通河之上,借助顺水之利,击败了吴国水军——要知道,吴国为了守住澜水天险,且留下反攻楚国的余地,吴国在水军上的投资几乎占据军中开销的一半。
这年头,真正的大城一定是建造在水源旁边,不然喝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通河城自然也不例外。
通河水战的失利,导致通河城右翼被楚军分割,虽然罗干对此早有准备,右翼驻地打造坚固之处,还要胜过寻常城池,驻扎重兵,且有后方也有支援,不算被彻底分割,但到底是陷入被动。
虽然目前看来还撑得住,但落在下风的时间一长,楚国在此地数十年经营也不是白费的,通河府境内必有内应。
不过,如今楚国境遇比吴国还要艰难,燕齐两国都有使节前来,大有与吴国联盟,三家分楚之意。
只要能撑过这段时间,楚国就算不亡国,也没力量再来争夺南方五府。
但同样,楚国最后的反扑必将是竭尽全力的一击,而且比起燕齐两中原大国,吴国是个软柿子。
再加上夺土之仇,怎么看,楚国的最后反扑都要冲着吴国。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