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民众党、人民军不联合国民党,也照样打日本!”那老部下不屑地说道,“看看武汉三镇,让那些达官贵人们搞得乌烟瘴气!如果抗日只是为了让国民党祸害百姓,那不抗也罢!”
其后,两人虽未不欢而散,久别重逢的喜悦却也荡然无踪。周昆在见到另外几个幸存的赤卫队员和二十来个遗孤后,心中更感酸涩,也对以前的作为和今后的前途迷茫起来。在这种种原因结合下,周昆最终携款离队,想去把那几个汉子和孤儿们送到西北,就此避开今后党内可能进行的整肃。只不过,周昆没想到西北的盘查这么严密,他刚离开定边县不久就在萧关给人民军给拿获。
“想去武汉救助的是几位老熟人和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对我军驻武汉办事处有很深的成见,拒绝接受其帮助。”周昆神情落寞地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至于我辗转贵党防区,一是想避开一些麻烦,二是想了解下贵党控制区内民众生活状况,看能不能把他们接到这边来安顿下。”
顿了一下后,周昆抬眼看着赵振中,充满希冀地说道:“都说‘到了西北有活路’,不知赵先生能否给几个伤残人员和一群孤儿条活路,让他们有口饭吃?”
“只要是国内民众,且又不是意图在西北捣乱并能遵从我们法律法规的,我们西北都可以接受。不过,周先生能否说说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值得你擅自离队还绕上这么大一圈子去救助?”赵振中继续问道。
“那几个伤残人员中,有一个是我在中央苏区时的老部下,其他几个原本是赤卫队员,都是苏区当地人。那一群孩子有二十来个,都是烈士遗孤。”周昆沉痛地说道,“在长征前,我那位老部下因伤在老乡家里休养,也就留在当地。但在我军撤离后,蒋匪军却在苏区大举报复,施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的大屠杀,几乎把当地变成了无人区!我那老部下和几名赤卫队员凭着熟悉地利情况,带着一群孩子侥幸逃脱。其后,他们辗转求生到了武汉,却也只能挣扎在存亡边缘……”
“接受这点人没问题,我可以答应。”赵振中点头说道,“不过,我这里也有件事想请周先生帮忙,想请周先生送一封信给贵党的毛先生。不知周先生是否愿意?”
“这……我擅自离队,若是再回去,恐怕信尚未交到**手中,我就会被格里审查了。那会耽误赵先生事情的。”周昆有些为难。
“我想,周先生离队的时间应该不长,离队的原因贵党也并不清楚。只要说是山中迷路,又被流弹所伤,应该能应付过去。然后再找机会把信送给毛先生就是了。”赵振中淡然说道,“这封信对我们西北并无多大关碍,但却与贵党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也能有助于毛先生改变贵党‘国际派’当道的局面。当然,送了这封信,也会对周先生在贵党党内今后的发展有利。”
“发展是不用想了……”周昆叹了口气后,又问道,“赵先生,既然这封信这么重要,贵党直接派人送去不行吗?再者,这封信就真的对贵党没有任何益处?”
“这封信不能以我党名义公开去送,否则会造成新的麻烦!”赵振中摇了摇头,又接着说道,“若说对我党的好处,清除掉那些紧抱苏联大腿的‘国际派’并让国内少些带路党,这就是好处!”
赵振中所要送的信关系到**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若是以民众党名义公开去送,那**首先关心的将是民众党所获消息的来源,并会对民众党高度警惕,即便是有利也会变成不利。而周昆是跟老毛一起上井冈山且又是幸存不多的人员之一,由他来送这封信并只限老毛清楚其中究竟,那便稳妥许多。
在原本历史上,老毛为了改变**陕北中央的窘境,在38年3月份派任弼时带队去苏联寻求共产国际的支持。因而,赵振中要想送去这封信,还非要及早不可,以便老毛能在代表团出发前做出安排。
“我可以去送这封信。”周昆沉默了一会儿,又道,“不过,赵先生要派人去武汉把我要救助的人接到西北来。将来我若到西北也还请赵先生能给个方便。”
“这没问题。只要周先生留下那些人在武汉的地址,我可以让人把他们经四川护送到西北。”赵振中应道,“周先生随身携带的枪支、现金也可一并带回陕北。今后若周先生愿意到西北定居,我们也欢迎。”
“赵先生想的很周到,我接受。”周昆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刚离开十天左右,现在却又要回去,希望中间不出岔子。”
一通交涉后,周昆带着他原来的物品,以及赵振中所给的一封信件,在人民军安全部的护送下,转经晋西,过黄河进入了**陕北区域。
“老赵,你这样做有用吗?”在送走周昆后,周明远问道,“他们党内的事情,我们何必去掺和?”
“应该会有用的。”赵振中笑了笑,又道,“**党内的事情现在确实与我们无关,不过,我们在抗战期间却很可能要和苏联对上。送去这封信,就是希望**能提前清理下‘国际派’,至少在我们和苏联打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少添点乱。我们武力是足以消灭他们,可**的地下组织却不容易清除,再说,国内问题,武力解决不是万能的。”
“你那封信里都写了什么?老毛会信么?”周明远奇道。
“老毛肯定会让**代表团到莫斯科查证的。”赵振中悠然说道,“至于内容,与**内部有人‘篡党’有关。”
“篡党?”周明远吃了一惊,随即醒悟道,“你是把历史上的旧帐给他们翻出来了吧?”
赵振中点头笑道:“有些东西是该帮他们拿到阳光下摆一摆了……”
赵、周两人所说的**内部有人“篡党”问题,是指31年夏王明和周两人决定**临时政治局人员的事情。王、周两人在未经开会选举,未与政治局其他人员讨论的情况下,两个人就决定了临时政治局的人选,随后又以共产国际批准为由,将名单公布。
但实际上,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对**临时政治局人选是有疑问的。在31年10月3日,由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书记皮亚特尼茨基签署的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会议第185号记录中便曾对王、周两人拟定的名单这样记述道:“询问**中央,这个临时政治局是由哪个机构选出来的?为什么沃罗夫斯基同志(即黄平,1932年夏被捕叛变)没有当选,政治局是否一致选出的?如果是,那么我们对其组成人员没有意见。”
在原本历史上,毛在延安整风期间就曾提出王明、博古“篡党”的问题,经过一番周折,才把王、博问题视为“党内问题”。而那时老毛尚不清楚共产国际的档案中会有185号记录,否则也绝对不会放过王、周的“篡党”的旧帐!
!#</div>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