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烦之境有我游骑两千余,代国之境亦有我游骑千余;营寨可再出千余游骑,亦有步卒五千余。”
“可使楼烦之境游骑奔驰代国雁门山与我会师。”
“赵氏有兵多寡?三万余众?”
“赵氏迁徙代人,代人并未尽数投降,可使之。”
目前赵氏的基本盘约是七万余人,能够集结出三万左右的军队,其实跟他们仓惶出奔有关。
能够从晋国逃出去的赵人,他们大多以年轻力壮为主,老弱哪怕不是故意放弃,想跟都跟不上。
所以了,七万人口的赵氏,集结出三万用于作战的部队,绝对显得合情合理,就是赵氏内部的男女比例显得非常不健康。
智徐吾得到来自智瑶的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先搞清楚智氏在楼烦以及代国境内有多少骑兵,本部抓紧时间备战,不打算等来从“鲜虞”调动的援军就要北上。
在除了原属于中山国和仇由的其它区域,好些快马正在奔驰,他们带着命令抵达某处,当地能骑马作战的人都在征召范围之内,就地集结之后先在狐氏的封地“汾阳”集结,再北上进入楼烦人的势力范围,随后去雁门以北的修水上游等待进一步命令。
“今次我可集结骑兵约万余,并有两‘师’之兵可用。”智徐吾知道兵力有点少,必然更加依赖于对地形的选择。
阳虎说道:“雁门乃是赵氏北迁必经之地。此事你知我知,赵氏如何不知?现下,赵氏必有重兵看守雁门,我军兵寡往之,可使之心惊,拖慢赵氏迁徙速度。”
刚才,智徐吾的意思是等集结更多的军队再攻击雁门要道,认为那样才能一举拿下。
显然,阳虎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先制造紧张让赵氏忌惮,干扰赵氏的迁徙行动才是最佳的做法。
那个雁门是地形的代称,暂时还不是什么正式的地理称呼。
之所以叫雁门肯定是有其依据,去了那边能看到当地有一座山,看着就像是展翅高飞的大雁,偏偏有一条水系也是大雁编队飞行的弯曲幅度,再有山里时不时有大雁飞出,山也就被称为雁门山,水被称为雁门水。
那边现在还一片原始生态,往东南约百里就是代国都城“代”的所在地。
代国是一个杂胡组成的国家,依靠游牧、农耕、狩猎、采集度日的人都有,等于说绝大多数代人居无定所,不止代国君臣很难将行政指令通畅传达下去,外人即便是将代国君臣一锅端了,能第一时间袭击的目标也有限得很。
比如说这一次赵母恤一下子解决了代国君臣,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攻击的目标包括“代”在内也就七个,人口合计约是有个八九万的样子?
代国定居的人口就那么多,每一个都是赵母恤的目标,至于那些游牧状态下的代人,能碰上就尝试收服,无法收服肯定不能浪费时间的呀。
阳虎说道:“赵母恤假传代君雍命令,诱骗代人随之北迁。如代人不知,我军抵雁门便是赵氏仓惶而逃之日。”
讲真话,智徐吾不喜欢阳虎这个人。
怎么说呢?不是阳虎没有能力,相反他的办事能力挺强,偏偏长了一张不会说话的嘴,对上谁都能怼几句。
智徐吾不是无法接受正确的意见,心里再怎么不舒服,还是觉得阳虎意见比较正确,臭着一张脸下达了相关的命令。
以时间来算,季节已经临近秋季。
目下,智瑶已经从“邺”出发,正在赶回“新田”的途中。
同时,距离赵母恤杀掉代君雍已经过去将近五个月的时间。
等于说,智瑶收到赵氏的反常,再做出相关的动作,中间耽搁的时间约有四个月之久。
在那一段时间里,空出的一个月自然是智氏用来集结兵力的时间。
毕竟,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军队的集结同样需要时间,真不是一道命令之后就完事了。
燕非是得到集结命令的人之一,他从出发到抵达集结地点花了四十来天,同队伍的骑兵一共两千八百多人,皆是来自长狄旧地。
长狄落到智氏统治之下,早期算是一个空置的状况,后来才慢慢展开牧畜业。
燕非并不是地地道道的晋人,以族裔来算是狄人,只是很小就成了智氏治下的一员,得益于是首领的子嗣,后来也成了“士”阶层的一员。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