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曹操和杨广的点评之后。
大家顿时明白诗歌和诗歌那是不同的!
有些诗,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得出来的,比如《和垓下歌》。
这就不是虞姬该有的水平。
朱棣此刻真是被折服了。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学历史的真是怪物啊!”
“竟然能从这个角度去看出问题来。”
“文学造假,的确很难,文化人不是那么好装的,写首诗,直接就露馅了!”
……………………
武则天真是被陈通惊呆了,这简直无所不能。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孙子?”
“这回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
“看看,这才叫做多角度思维!”
“学着点吧!”
…………
李隆基被怼得脸色发黑,他真是要崩溃了,这都能找到理由吗?
听起来还是蛮有道理的。
可他却不能这么的认输。
长生殿主李三郎:
“诗歌诗歌,诗以咏情,歌以言志。”
“情绪到了,自然是有感而发。”
“你就一定能保证虞姬不能够超常发挥?”
“有的诗人就是一辈子只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然后就江郎才尽了。”
“这也是有先例的。”
“你怎么就能这么肯定呢?”
“我觉得这个角度站不住,太绝对了。”
……………………
皇帝们齐齐翻白眼,他们从心里面已经承认了陈通的这种说法,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写诗的。
你现在让朱棣写一首,你看他能写出什么来?
就李隆基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写出一首划时代的诗歌来。
有些东西那是硬实力,你根本做不了假。
可是李隆基这样胡搅蛮缠,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反驳。
汉武帝心里极度不爽。
虽远必诛(千古圣君):
“陈通,继续怼他!”
“我相信你还有其它维度可以佐证。”
………………
陈通笑了,看来现在大家都对自己有信心啊。
而李隆基则是撇了撇嘴,他就不相信,还有什么维度可以找出证据来!
可下一刻,他就惊呆了。
陈通:
“那就说第2点,如果虞姬真的有这么高的文学素养,她就更不应该写出这首《和垓下歌》来应和项羽。”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应和诗歌,如同对唱一样,那就跟限制题材写命题作文。”
“你不是要写得多么优秀,你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跑题!”
“人家项羽采用的是骚体诗,而且还是一句7字,那在写应和诗歌的时候,必须也是骚体诗,也是一句7字!”
“而且要尽量做到与对方每一句,行文,用字,格式,都要协同一致。”
“这才能展现出一种韵律美。”
“我给你说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应和诗歌,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当年大诗人陆游与自己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喜结连理,夫妻情深义重,可惜却被陆游的母亲无情拆散,最后两人劳燕分飞。”
“陆游再娶,唐婉再嫁。”
“时隔多年之后,两人在沈园相遇,一个成为他人夫,一个嫁作他人妇,此情此景,让两人无限唏嘘!”
“随即出现了两首惊艳千古,一唱一和的诗词。”
“那就是陆游和唐婉的《凤头钗》。”
“陆游写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也应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看到没?”
“这才叫应和的诗词。”
“所谓应和,就是要一唱一和,一应一对,前后呼应,格律一致。”
“不管是从文体,意境,规格,韵律都要协同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协同共振的效果,才能展现出二重奏的魅力。”
“形成叠加唯美的震撼效果,如同水中倒影,镜中两面。”
“这才能展现出这种一唱一和特有的文学魅力,做到心心相印。”
“我们再来看一下项羽的《垓下歌》,以及《和垓下歌》。”
“这两首诗歌,无论是从文体,规格,韵律,都是格格不应,而这还是唱出来的,那最后就是要用一种曲调唱出两首诗歌。”
“这字数都不一样。”
“显然无法实现应和的效果。”
“所以这一首如果真是虞姬写的,她真有这么高的才学,那么虞姬应该把《和垓下歌》改成骚体诗。”
“而把五言诗改成骚体诗,那就等于降了难度,非常容易,就是我这种对诗歌没有研究的人,随便都可以改的出来。”
“比如:”
“汉兵攻兮已略地,四方围兮楚歌声。大王今兮意气尽,妾兮妾兮何聊生?”
“这么一改,这才像是一唱一和,这才感觉像是虞姬和项羽对唱出来的诗歌。”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