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长,我们夫妇是诚心诚意把这件玉书赠送给您。如果您非要给钱的话,那就给一块钱好了。”秦先生家里三代单传,李权救了他的儿子,恩比天高。
一件收藏品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你们真的尊重我,那就说出一个实价。能把这件玉书卖给我,这就是最好的感谢。”李权坚持要以实价收购,不肯要对方赠送。
秦先生夫妇对视了一眼,交换过眼神后,秦先生苦笑着道“那好吧,既然您执意不肯受赠,那我就实价卖给您好了。当初我花了一万五千美金收购的。您给10万人民币就行了。”
当初这件宝物乃是秦先生在海外购买。
转换成人民币,实际花费接近十一万。
“行!当面转给您吧!”
李权二话不说,直接给对方转了十五万过去。
像这种珍贵的文物,本身又是孤品,升值空间非常大。
其实李权知道,十五万买一块这么上乘的羊脂白玉都买不到。它的附加值,不比玉本身的价值低。
所以,李权其实是占了秦先生的大便宜。
“这……怎么到账十五万呀!不行不行,我怎么能多收您的钱呢!”秦先生急了。
“秦先生,您就别推辞了。否则,咱俩能客套到明天早上。说实话,是我占了您的大便宜,以后咱俩交个朋友,算是结缘。”
李权也是敞亮人,直接把话说开了。
送走秦先生一家后,李权找来放大镜,颇有些兴奋的研究这件玉书。
《洗冤集录精要》。
读这种古书,要从最右边读起。
也许是古人的书写习惯,他们喜欢从最右边下笔,而且还喜欢写竖行的格式。
“洗冤集录?”
好熟悉的名字。
李权自从发现阅读古医书可以让他获得好感度,从中得到神医技以后,他对许多古代神医、名医的医学著作都是格外留意。
为此还专门整理了一张表。
哪个时代有哪些神医,都著作过哪些医书,他那张自制的表上都有记录。
洗冤集录是谁写的,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本书名。
但是学过法医的人,肯定听过这本书。
因为《洗冤集录》是一位南宋名叫宋慈的法医学家所著。
这位宋慈不但有着极深的医学造诣,而且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与死尸打交道,要破各种命案。久而久之,他便积累了丰富的法医鉴定学经验。
而且经他之手,破过的悬案、疑案,非常多。
宋慈更是凭借《洗冤集录》一书,被后世尊称为法医学鼻祖。
注意,不管在哪个领域,能够被尊称为鼻祖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
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创新,需要闯出一条别人没闯过的路。
宋慈所处的那个时代,政局动荡不安,官官相护、大地主、地方势力黑恶,无法无天。再加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束缚。
想要开展法医取证工作,可说是非常艰难。
比如,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特别低下。尤其是那种没有身份地位的使女、农民的女儿,别说人权,几乎连生命权都没有。
很多大地主或者官员家中的使女,只要不顺从东家的心意,被杀死那是常有的事情。
宋慈就破过一件这样的案子。
当时一位颇有权势的大地主家,有一位年仅十五岁的使女突然暴毙。
使女的东家仗着家中权势,直接把那名使女的尸体抬回她的家中,交还给她的父母。别说是赔偿丧葬费,就连使女的工钱都没有结清。
使女的父母都是老实巴家的佃农。
看着好好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他们既悲伤,又感到气愤。
但是女儿工作的东家,乃是这一带最大的地主。
他们家种的地,都是这位大地主家的。
得罪这位大地主的后果,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父母含着泪,准备把女儿的尸体草草埋葬了。
不料,使女的母亲给女儿梳洗妆扮,更换寿衣时,发现女儿身上有着许多掐出来的青紫瘀痕,身体的一些女性部位更有着咬痕。
这位母亲可是过来人,立刻明白女儿这是被哪个畜生给糟蹋了。
东家把她女儿糟蹋了不说,还把人都给杀死了,这位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由悲声痛哭。
恰巧路过此地办案的宋慈听到了。
他觉得这位妇女的哭声太过凄惨,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猜测这里面必定有着冤情。
于是下马进入这户人家询问情由。
这一问,大地主的罪行也就败露了。
宋慈也知道,这位大地主权势极大,如果就这样带着尸体定那位大地主的罪,人家肯定不会认。
而且官官相护,就算宋慈想管这事,上头恐怕也不会答应。
怎么办呢?
宋慈想了一个办法。
先是问这户人家,想不想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使女的父母自然是千肯万肯。
宋慈对于官府的办案程序了如指掌。
他让死者的父母抬着尸体去官府报案,击鼓鸣冤。
然后他就有了出手办这个案子的机会。
果然,使女的父母把心一横,当即抬着女儿的尸体去官府击鼓鸣冤。
只要有人击鼓喊冤,县令就必须处理。
县令早就收了大地主的好处,得知那个死掉的使女的父母抬着尸体在外面喊冤,他假意先让衙役把人先唤进公堂。
然后装模作样的询问了几句,待得使女的父母回答过后,县令猛地一拍惊堂木。
差点没把使女的父母吓瘫在地。
县令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怒斥使女的父母想要讹诈东家的钱财。
然后判令各打二十大板。
如果敢再闹,那就重罚收监。
要知道,古代的县城,官方是不设监狱的。但是县城那么大,犯案的人肯定有,抓回来就算杀掉,你也得先关起来吧?
这说明有着监狱需求呀。
通常,县城的监狱,不管是牢头、狱卒的工钱,还是监狱的修缮费用,都得由县令自掏腰包。
十个县令九个贪,他自己都嫌赚得不够呢,哪还肯拿钱养着监狱?
县令这时候就会默许牢头、狱卒,允许他们用各种手段向关押的犯人索贿。
当然,这种事情是触犯王法的。
县令肯定不会亲自干。
而是通过默许的方式,让手下的牢头、狱卒去干。然后,牢头、狱卒索要到了财物,不但工资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拿出一部分孝敬给县令。
所以,古代的人最害怕进监狱。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