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霾四合,冷风呼啸,两辆马车风尘仆仆的拐上土路,远处高耸的瞭望楼隐隐可见,挾裹起一路的烟尘,马车颠簸着加快了速度。
通过坡口寨墙的那一刻,路云风不由深深的吐出了一口长气。
从出发的那天开始算起,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一天,受些风吹日晒还算不了什么,山口上那无休止的口舌与争执,很容易就把人拖的身心俱疲,终于回到了六里铺,一行人等都有着松了口气的感觉,疲惫的面孔上也焕发出了几分神采。
马车驶进了乔记车行的院子里,一路同行的行商们,相互行着把臂礼寒暄后道别,扛起各自此行的收获走出车行,纷纷做了鸟兽散。
尽管是费了些周折和口舌,可在老疤的带领着周旋之下,双峰岭这趟还是有了些东西,收来的山货也不算太少,足有半人高硕大的三个麻包,用岗宾私底下的话来说,勉强能够挡挡脸,不至于太过寒酸,回程时一辆马车的轮子出了些状况,耽误了半天工夫,但好在一路平安,没有跟马贼照上面。
老疤借用了车行里的手推车,四人回到了货栈,卸完货柜上道着辛苦打点晚饭,也照惯例给了路岗两人一两银子的赏包。
按着马帮的老规矩来说,接下来就该青瓜蛋子答谢老客的引领,请吃顿酒饭是必须要有的礼数。
回来的路上,岗宾就跟路云风商议了一下,准备等大家歇息一天后,就请老疤和杜全吃酒,生意得先照顾自己的乡亲,所以准备把酒饭定到李大个子家的食肆,花销二一添作五,两人均摊。
第二天日上三竿,老疤等还未起床,路云风就推车子走出了货栈,特意绕了个弯,本打算先去跟李山婆娘打声招呼,未曾想到了以后发现他家关门闭户,没有人在,打听了下邻里,说是一家人好像去了泽山镇,已经走了三四天。
李山有一儿一女,儿子叫李猛,比路云风大了两岁,是他小时候山里的玩伴,山里大旱那年,两家各自搬离了原先的村寨,李猛在六里铺一直随着父亲跑车,两人时不时仍能见上一面,今年刚入秋的时候,李猛在泽山镇的商行里谋了个赶车的差事,上回跟乡亲吃酒时,李大个子还念叨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儿子,或许是终于放心不下,领着婆娘女儿瞧他去了。
路云风也没在意,把手推车还给了车行,回到货栈便跟岗宾说了下,他自诩为六里铺的地头蛇,闻言后转头就走的不见人影,没半会儿回来,酒饭便已经安排妥当,待到老疤杜全起了床,几人中午就到饭馆开始吃酒。
饭馆跟李大个子家在一条街,六里铺类似的去处有十好几家,都是男人跑外,家里的婆娘就手干着,也说不出谁家好谁家坏,跟大商埠的酒楼相比,这儿的饭馆茶肆乡野气息十足,没什么太好的门面,只讲究个量大份足,吃食多是自家养着的鸡鸭蛋蔬,偶尔也会有一些野味,山里面酸倒牙的野浆果与蜜糖酿就出的百果密酒,酸中带甜蜜里含香,不但口味别具一格,价钱也比远道而来的粮食酒便宜了许多。
如果只看面相,老疤像是一个好酒的人,可真正坐下喝起来,他却是极有分寸,这顿酒饭带着三分谢师礼的味道,所以冯三跟账房先生都没来,饭馆老板娘特意搞来一盆横澜河里的青条鱼,过油酥炸之后鲜香无比。四人菜吃的不少,酒却只喝了一坛,席间听老疤说些山口的规矩和江湖趣闻,路云风也聊点荒原轶事,酒足饭饱之后出了门,发现天色又阴沉了下来,四人信着步往货栈溜达,嘴里还在谈论着会下雨还是下雪。
刚走到街口转弯处,路旁的铺子里忽然传来招呼声。
“巴爷,路小兄弟,呵呵,天涯何处不相逢,咱们又见面了。”
铺子里面掌了烛,迈出的人影一系青布夹棉长衫,式样普通却干净合体,清癯的面孔上挂着笑意,淡淡的却显得很真诚,眼神温和气质儒雅,正是在双峰岭有过一面之缘的宗天乘。
“原来是宗爷,没想到您也来了六里铺。”老疤愣了一下后抱拳施礼,“那天要是没有您给解围,恐怕还真得有些乱子,当时没跟您道谢,还望不要见怪。”
宗天乘摆手,“那里那里,没帮什么忙,巴爷太客气了。敝人是信局派出来的巡视,到苍横山地界来看看几个新开的铺子,人生地不熟,恰好相逢,想要跟老弟请教一二,巴爷可肯赏脸?”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