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印度了,现在就剩欧洲各国自己争斗。只要踢出了俄国人,大家都能够吃饱。
往日里大家绝对不敢得罪俄罗斯帝国,但是现在涉及的利益太大,大到足以令各国为之疯狂。
加上维也纳政府若有若无的暗示,更是刺激了各国的野心。沙皇政府现在要是不答应,大家就敢猎熊。
……
政治上的交锋,终归还是要靠实力来确定。
由于俄军主力被拖在了前线,用于镇压国内叛乱的军队都是新编部队,乌合之众对上乌合之众,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平叛战斗自然不顺利。
印度战场的俄军还好,跟着盟军一起作战,有维也纳政府兜底饿不着。
远东地区的俄军就惨了。伴随着法国劳工在西伯利亚发动叛乱,沙皇政府囤积在沿途的物资,全部成为了叛军的资粮。
丧失了国内的物资支持,远东地区的俄军仅仅只能靠走私获得补给。
尽管远东地区的走私商人很给力,可是远东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国。
粮食、布匹、帐篷、棉衣之类的基础物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药品、武器弹药、飞机零配件等特殊物资就麻烦了。
尤其是各国对俄实施封锁政策之后,大军火商纷纷销声匿迹,直接断了俄军通过走私大量获得武器弹药的路。
子弹打一发少一发,俄军不得不省着点用;飞机、飞艇更惨,这年头的战机零配件寿命都很短,通常飞上几次就要更换。
因为缺乏足够的零配件储备,远东地区俄国空军被迫减少出勤次数,苦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趴在了地上。
即便是俄军依旧英勇,但是受后勤限制,血肉之躯终归还是难当机枪大炮。
在付出八万伤亡的惨痛代价之后,1905年10月24日,日军攻克海参崴。近五万俄国守军在弹尽之后,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旅……要塞就已经沦陷。尽管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
远东地区的局势也彻底被逆转。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先后损失总兵力高达五十余万,现在残余的俄军已然不足二十万。
纵使西伯利亚铁路立即恢复畅通,损失大量兵力、丧失众多战略要地的俄军,现在同样是回天乏术。
……
日俄战争胜利了,日本政府众人仍然神色凝重。
在过去的日子里,只想着重创远东地区的俄军,完成同维也纳政府的约定,根本就没有在意过士兵伤亡。
现在大战落幕,清点损失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惊人的伤亡数字吓了一大跳。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日本的伤亡反而比俄军还要大上几分,阵亡士兵高达38万、伤76万。
(备注:受伤人员恢复后可以再次参战,存在重复计算)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进攻的一方呢?
虽然到了后期,俄军缺乏武器弹药,可是人家不缺粮食啊!拖延时间没有意义,只能采取强攻。
悲剧的是马六甲海战之后,日本同欧洲的贸易线直接被中断了,武器弹药全靠本土生产。
普通的枪炮还能勉强供应,尖端的飞机、坦克,就成为了消耗品。
由于缺乏足够的重火力,很多时候日军只能拿人命填。偏偏现在武士道精神横行,军中的主流就是拼命,打起仗来一上头就不用脑子。
打仗的时候固然勇猛,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惊人。打的时候大家没有注意,等最后盘点的时候,就由不得众人不动容了。
仅凭纸面上的伤亡数字,众人就可以确定日本帝国这次输得很惨。击败了俄国人不假,可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却是得不偿失。
海军废了、陆军残了,国库里面能够饿死老鼠,举国上下尽是“白帆”,最终的收获却是冰冷的三个字——“战败国”。
完成了约定,不等于事情就了解了。想要结束战争,日本还需要付出更多。
何况,同维也纳政府的约定,仅仅只是通过暗示进行的,并没有同他们签订任何书面文件,甚至连具体承诺都没有一个。
最终的结局如何,全看维也纳政府的节操。如果不是日俄结成了死仇,没有半分缓和的余地,日本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干。
饶是老成持重的伊藤博文,此刻也没有了往日里的镇定。纵使见惯了大风大浪,也没有见过这种可能倾覆日本的滔天巨浪。
问题的关键在于“损失惨重”,眼下的日本帝国正处于最虚弱的时间,没有谈待遇的本钱。
现在伊藤博文可不敢赌敌人不会劳师远征,因为要对付现在的日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远征。
只要派军舰将海岸线一锁,作为岛国的日本,马上就会陷入困境。
“诸君放宽心,隔壁的远东帝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就非常适合形容我们。
大洋联盟崩溃,作为战争中的失败者,帝国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要不然战胜国心里会不舒服,现在帝国已经付出了。
大陆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各国联合打压俄国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我们恰好干了他们想干,又不方便直接动手的事情。各国感谢我们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故意刁难呢?”
伊藤博文强作镇定的解释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