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势,也就注定了刘禅会更加重视汉中。
加之,益州方面的兵力,现在早就已经远远超越了史书上的那个固守着益州一隅之地的情况了。
刘禅的第二道诏令,乃是传给了一直驻守在邓的艾。要求邓艾从江州率领八千人马,赶赴汉中郡,跟魏延一起进行作战准备。
并且,刘禅的亲信人员,孟达终于开始出头天了,被委任为益州重镇江州的太守。
同时,重新启用因为跟刘巴不合,而被刘备降职的杨仪,暂时出任扬州方面军队的都粮御史。黄权则继续继续进入汉中,在魏延出兵后再度坐镇汉中,并且负责后方的粮草筹备工作。
重新启用董允,到马良手下出任荆州大公平,负责挑选荆州的人才。
杨仪历史上在进入诸葛亮的丞相府任职后,在军队的后勤补给方面很有建树。但是这个人跟魏延不和,弄得后来出现了极大的麻烦。所以,刘禅便有意将之调出益州到扬州方面发挥作用。而黄权在后勤方面的能力,早就得到了刘禅的认可,所以这次让他负责汉中的后勤,可谓再度委以重任。
至于董允,算是降格重新启用了吧。
刘禅的第三道诏令,发给了远在荆州境内的陆逊。同样要求陆逊率领麾下的一万人马进入益州,以孟溪作为参军,在巴西郡驻扎,作为魏延和邓艾军队的后援部队。
刘禅的第四道诏令,发给了远在秭归的马忠,让他出任上庸郡太守。由于东三郡处于偏远的地方,当地又是以土著居民为主,一旦益州境内有什么大规模的动作,那里便容易出现异动。所以,为了保护后方的安定局面,刘禅举得有需要让一个能够打仗的将军,出任上庸郡的太守。
刘禅的第五道诏令,被送往了江陵城,给了荆州刺史马良,要求他开始与江陵郡太守潘浚一起统筹足够的粮草。
因为刘禅的第六道诏令,被送往了襄阳郡,诏令关兴从得到诏令的时候开始,也必须要做好从南阳郡进行第二次北伐的准备。赵俨依然出任关兴军队的参军,关索作为副将,王甫则留守襄阳郡主持后方的政事和粮草调度问题,这次就不跟随大军出征了。
刘禅的第七道诏令,下给了丹阳郡太守于禁;第八道诏令下给了水军大都督全琮;第九道诏令下给了吴郡太守徐盛。同时要求这三个人一起统筹拿下濡须口曹魏水军大寨的战事。
从这三道诏令的内容来看,刘禅显然并不认为,蜀汉军可以从江东方面的北伐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如同前面的几次战争一样,江东方面的出兵,只怕是再度成为其他战场做策应,以将驻扎在淮泗方面的曹魏大军拖住手脚。
刘禅的第十道诏令给了武陵郡的张嶷,让他继续加大力量缓和五溪蛮跟汉人之间的矛盾,同时播出五千人的五溪蛮人组成的军队,进入益州,用来支援北伐作战。
刘禅的第十一道诏令,也是被送往了襄阳郡。不过,他不是给关兴他们的,而是给盖猛和熊平二人的,要求他们立刻将麾下的那支八千多人的大型骑兵队调出襄阳郡,进入益州待命。
刘禅的意图是,如果魏延能够突破曹魏军在雍州布下的防线的话,那么接下来在关中地区的大战,便有了盖猛和熊平的骑兵队的用武之地了。
当然,随着盖猛麾下的骑兵队被抽走,襄阳郡方面北伐军队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
从这里也同时可以看出来,刘禅对于接下来可能要发动的北伐战争,确实更加看重出击关中地区的西方战线。而关兴和江东方面,更多的只是作为策应方面而已。
刘禅的第十二道诏令,给了交州刺史步骘,仍然要求他与奋武将军吕岱配合,一方面防止交州出事,也要防止占城的敌军再度出来骚扰。
再者,吕岱还需要分出部分人马进入庐陵郡,补充到时候江东北面的驻军北伐后出现的兵力真空。
经过这么一番的重新部署之后,出了各地的粮草需要跟多的时间跟上之外,大体应该是足以应对大部分的突发状况,以及接下来的战争需要了。
而以上的这些安排,应该说只是刘禅跟朝臣们所研究制定出来的第一套行动方案。
至于第二套方案,刘禅方面并未在这个时候发布出去,因为这道方案只要是在北伐战争的时候,才会发布出来。到时候,成都方面的人事布局,才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动。所以,若是现在就进行的话,实在是太早了一点。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