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046【私心】

2021-09-06 作者: 王梓钧

为了继续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青年,宋维扬不想被人打扰,于是他拜托卢记者:不要刊登照片,不要使用真名。

卢慧珍表示理解,并更加佩服宋维扬的品格——多么优秀的少年啊!做出那么大的事,还能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换别人早就到处炫耀了。

自80年代以来,政府面临国企困境,塑造了好几个改革典型。

这些被树立起来的模范人物,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名誉所累,全都凉了,无一例外。

1980年,浙省某县城的衬衫厂,步鑫生走马上任做厂长。他立即着手开始改革,在厂里搞奖金制度,不勤快的工人被扣工资,甚至还开除了两个。这在那个时代属于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厂长没资格扣工资,更没资格开除,工人犯起浑来可以把厂长臭骂一顿。

告状的信件如雪花般飞到县里、市里、省里,但衬衫厂却在步鑫生的带领下,越办越红火。

1983年,一篇报道步鑫生事迹的长篇通讯,登上了《人民X报》的头版。这篇报道还上了内参,随即新华社向全国报纸发通稿,各地报纸开始疯狂报道。

大大小小的参观团、考察团,涌进这家工厂取经。中央各机关、各省市纷纷邀请步鑫生做报告,他被全国政协选为特邀委员,他用过的裁布剪刀被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似乎只要跟着步鑫生学习,国营企业就能轻松走出困境。

从此,步鑫生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待各种参观考察团,每个月都要去外地做报告。

著名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后来回忆说:通往武原镇的沙石路上车水马龙,挤满了前去参观学习的人们。当时的步厂长炙手可热,厅局级干部想要见一面都很难,我们的车子在门口就被拦下。好说歹说,门卫同意让我们的车子绕厂区开一圈,这样也算学习过了。在两位记者的引荐下,步厂长终于同意见我们一面。他说了15分钟,我们就退了出去,后面又有一拨人进来。

步鑫生很快就飘到了外太空,也不抓生产管理,天天就给人讲大道理。衬衣厂虽然因此销量大好,但他没有稳扎稳打扩大规模,而是乱拍脑袋扩大经营范围,赔本买卖一茬接一茬。而且,衬衣厂每天的招待费就是天文数字,好端端一家厂子,就这么走向衰败。

这样的例子,已经出现了好几个。

所以卢慧珍非常佩服宋维扬的低调,当即答应不刊登照片,也不使用宋维扬的真名,让他能安安心心的继续发展企业。

原本打算连夜赶回省城,但卢慧珍选择留下来,她还要去采访罐头厂的工人。

工人们一口一个“小宋厂长说了”,让卢慧珍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宋维扬的个人魅力。同时,那辆几十万的公爵车,以及前来投资的港商郑老板,反反复复出现在工人口中,让卢慧珍感到非常疑惑。

宋维扬笑着解释道:“那辆公爵车是租来的,港商也是我请来安抚债主的,否则以罐头厂当时的情况,根本就没法重新开工。我就是个骗子,卢记者还要坚持报道吗?”

“当我没问。”卢慧珍立马闭嘴。

卢慧珍想要甩掉实习记者的帽子转正,她就必须给出一篇具有轰动效应的报道。骗子容易引起争议,没必要节外生枝,还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商业传奇更符合彼此利益。

在决定报道宋维扬事迹的那一刻,卢慧珍就已经和宋维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回到报社,卢慧珍花费两天时间,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十七岁少年的商业传奇——记喜丰罐头畅销始末》。

卢慧珍没有使用化名,而是跟工人们一样,在文章里把宋维扬称为“小宋厂长”。故事从宋述民创办酒厂讲起,一直写到喜丰罐头热卖,全篇煽情,宛如散文。

而且,卢慧珍没有把文章交给自己的指导老师,因为很可能被黑掉,只能继续第二署名。

“咚咚咚!”

“进来!”

张晓光看了卢慧珍一眼,感觉有些面熟,问道:“有什么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