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兴呵呵笑,“有本事你一辈子别看。”
通过每天写稿,投稿,顾青已经用“何书方”这个笔名打开了局面,每月也有至少一半的稿件投中,也能赚个十几块大洋,仅仅作为职业撰稿人,也足够生活了。
但是,她还是觉得这样不太保险,需要找更多稳定合作的杂志或报纸。怎样才能跟报纸长期合作呢?她想起来一个办法,连载故事。
如果在报纸上连载故事的话,起码几个月内有了稳定收入,还有能培养起固定的读者。顾青琢磨了一天,想起可以写什么了。红楼衍生文,这个被后世写泛滥的题材,在这个时候也许可以带给人们新意。
之后的日子,顾青每天都更忙碌了,每天上午陪赵太太出门走走,买菜,买报;下午去教堂里的英文班,晚上码字攒文。
英文班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神父很高兴,虽然学生不固定,基础也不一样,但是,他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这个班里也有两个小脚女人,一开始是因为好奇,后来是因为这里有非常友善的朋友们。她们在顾青的示范下,放了脚,也开始学习新知识。
她俩本来都会些汉字的读写,家人教的。但是在英语班的学习比较缓慢。其中一个小脚女人叫黄淑芬,顾青总觉得她好像一直没太明白英语的体系是怎么回事,但是好歹也学了不少句子,硬背下来的。
而另外一个叫王三凤,她倒是学明白了点儿,但是老是记不住读音。于是,她就用汉字在下面做标注,第一次看见她的记单词的小本本,顾青差点笑抽,“狗得猫宁”“狗得一吻宁”“谁又偷猫肉”……
顾青记得自己上一次看到这类东西,还是小学时候,在同桌男生的英语书上,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也看到了。
王三凤也有点不好意思,“我慢慢记住了,就不这样了。”
顾青把这件小事写进了介绍神父的英文班的小短文里,发在了《新生活报》上。后来就有记者特意来采访,还写了神父的英文班的报道,配着照片。
于是,神父,红了!
很多人知道了,有一位外国来的神父在免费义务教英文,而且这个班级没有门槛,连没受过正规教育的小脚女子也可以去。而且,去学习的小脚女人从外表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神父说,无论是谁,只要真心追求进步,都可以来学习。
不少人慕名而来,有的只是看看热闹;有的学了一两天,知难而退了;也有的就经常来了。其中有几个女校的女学生常常结伴而来。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和神父、修女进行日常对话,似乎是为了检验自己在学校学习英文的水平。
“我们几个考上大学了。但是觉得英文还是要好好再学学,这里的神父和修女起码是外国人,发音是标准的。”廖美凤跟顾青很谈得来。她一开始听说这个班里有个学得最好的,已经可以看洋文书的方淑荷,她就不服气,过来用英文对话。结果可想而知。
那之后,廖美凤就把顾青当成良师益友,经常惊叹,“你的发音真好,你学了多长时间?你记得这么多单词,怎么记住的?”
后来顾青把自己后世学的词汇拆分、联想记忆等教给她们几个,几人果然受益匪浅,再后来,几个准大学生就和曾经的小脚女子做了朋友。有一次还登门拜访,顾青还特意把婆婆在《新女性周刊》上登出来的读者来信拿出来给大家看,赵太太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是还是要表面谦虚一下,“不过学了几个字,瞎写的。杂志社重视读者意见,居然登出来了。”
女学生曲晓兰看了大为赞叹,“太太,你真厉害,我们上这么多年学,都没有发表什么呢?”
廖美凤想起来,“咱们班好像就那个林安妮喜欢投稿,也发了好几篇,都在《新女性周刊》上,不过后来听说,她再投稿就发不出来了。有人说她江郎才尽了,每次写的都是那一套,大家看腻了。”
另外一个女学生秦海棠说,“我有一个亲戚认识报社的人,好像是说读者不喜欢她了,老爱骂人,观点很偏激,看多了不舒服。后来那杂志只要见了她的名字就退稿了。这可是内部消息,你们可别出去说啊。”说到最后一句,她还特意压低声音。
廖美凤摇头叹息,“哎!本来她学习还不错,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应该能考上同德大学女子班的。可是呢,她自从跟那个何书方斗上了,什么都干不成了。只要看见人家发一篇文章,她就一直看,一直看,挑人家毛病,然后就白天晚上地琢磨投稿反驳的事儿。老师都说过她,发一篇就行了,把心思放在复习上,她偏不听。”
“如果不是因为何书方写了文批评她的观点,她其实也不见得这么糊涂的。现在落榜了。听说她家里让她嫁人呢,她天天在家闹。”
……
原来林安妮这一次没考上大学,那她就和赵锦丰就不可能再做师生了,莫非是自己这个穿越人士的蝴蝶翅膀扇的?不知道。但是顾青很清楚,没有林安妮也会有别人,赵锦丰总要去自由恋爱的,自己只要做好准备,等她重婚的时候,决然离去就可以了。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