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七十二章 真正的寒冬

2021-09-06 作者: 陈果

“会有转机吗?”周航问。

“会的。”范心知说。

“转机什么时候出现?”周航问。

“你们在同一间公司上班,即使不刻意,也总有各种机会见面。或许,工作的时候,转机突然就来了呢!”范心知说。

范心知的话,说得太过于玄乎,像算命先生,又像得道高僧。周航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陈素素不同于旁人,是稍有压力就会强烈反弹的女孩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只是越等越焦急。却也没有任何办法,除了等,他还能做什么呢?周航无心工作,却还是强迫自己每天在华里集团加班到很晚。下了班又去忙自己公司的事情。他以为,忙是治愈思念的良药,却不料,不过是饮鸩止渴。哪怕稍有空闲,思念便如影随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自制力对抗,拼命对抗。就在他以为他快要撑不住的时候,转机来了。或者说,不是转机,而是危机。

这个危机,虽然是针对整个行业的。从长远来看,可能只是行业历史进程的一个小点,但对于华里集团和锦阳湖壹号来说,却是一场真正的危机。

限购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老百姓在赌,开发商和政府在博弈,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在博弈。当然还涉及到银行政策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策略。但凡政策稍有放松,或人们手里稍微有了点钱,房价就涨了上去。这么多年,越限越涨,越涨越凶。逐渐的,普通百姓靠着工资,已经无法买到一套房了。在这场博弈中,不谈政府和开发商。普通百姓中的既得利益者,不过是炒房团,或年龄稍大的,早已城市买房的人群,比如说70后,比如说少数80后中的王伟们。

像霓虹和张雯,才参加工作的时候尚且想着,工作几年或许能存个首付。可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她们买房的这颗心也就从充满希望到逐渐失望,最后到绝望。像周涟漪这种九零后,家里本来还稍有些底子的,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全家跌落一个阶层,沦为赤贫,也不是不可能的。

周涟漪才上班的时候,还挺天真,以为冲着招聘广告上的“挑战年薪三十万”,就真能达到年薪三十万,实现升职加薪买房成为白富美的梦想。现实一而再再而三打脸,她才知道,就算真达到年薪三十万,只怕也是买不起房的。

和曹俊超在一起,答应签那份“不平等条约”,除了爱情因素之外,还有对现实的妥协。

所有人都以为房价会无止境地涨下去,全民买房已成趋势。有钱的拿全部的钱去买房,没钱的借钱加杠杆也要买房。人们口口相传的段子变成了这样:有一个人,几年前开了家公司,挣了点儿钱就在北京三环内买了两套房。去年他公司亏了好几百万,就要撑不下去了。他卖了一套房,瞬间挣了一千多万,公司又可以运营好几年了。

大家都相信这个段子是真的。这些年,特别是去年一年,北京城乃至全国大中小城市房价的涨幅有目共睹。尽管政府无数次呼吁“房子是用来住的”,但房产成了最保值的投资品,也就不能怪大家挤破脑袋都要去买房了。

唱衰论者拿日本和其他国家房价崩盘导致国民经济衰退的事情说事儿,大呼“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政府当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于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出台了更为严厉的限购政策。

新的限购政策直接把社保年限从2年提高到5年,把外地户籍单身购房的路全部堵死。首付比例和二套房比例当然也有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银行借贷政策卡得更严,利率提高,把“假离婚、假社保”的空子全给堵上了,个别城市还隐约露出房产税的苗头。

尽管政策已经这么严了,但鉴于这些年每次限购加码都是“狼来了”,越限房价越高,普通百姓并不相信这一次就真的能把房价打下去。有些人持币观望,有些人仍然挤破脑袋想要在都市买一套房,好尽快“上车”。

各地的限购政策都不一样。锦阳湖壹号所在的都市,市中心基本没地了,新盘特别少。稍微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也就锦阳湖片区还有几个在售项目。为表示限购的决心,政策不仅限购,还限价。

但无论是限购还是限价政策,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全颁布出来的。从这一年的冬天,到来年的春天,整整四个月时间,几乎每隔一二十天,都会有新的、更严厉的政策条款出来。谁都不知道政府的最后一招会不会是房产税。如果是房产税,又会有怎样的条款。

其实这四个月之后,政策逐渐明朗,胆大的持币者,依然还是一往无前地把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但人是没有前后眼的,在那四个月之内,没有人会预料到四个月后会发生什么。这四个月,成交出现断崖式的暴跌,整个行业哀鸿遍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