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手嗤之以鼻:“娘希匹,口口声声要为了大明好,愿意为大明献身,来这等奢华的地方竟然还用公款吃喝。这事咱们不管,却也不能让这几个崽子挖了朝廷的墙角,写个匿名信寄去五军都察院。这种坏习惯可不能惯着。”
役头连忙称是。
刘一手扭动了一下微胖的身躯,站了起来,头一时有些晕。他道:“今日就这样吧,好生盯着,只要查出来一桩大案就是飞黄腾达的时候了。”他知道蹲点听记的枯燥乏味,为了鼓励这役头,又若有似无道:“咱还要去厂公那里聆听教诲,先走了。”
“恭送公公。”役头果然精神一振,送刘一手出去。
……
东厂创自成祖时候,开始只是效仿宋之皇城司,从贴刑官、掌班、领班、司房乃至下面的番子、干事都是从锦衣卫划拨的。
由此也可以知道他们与锦衣卫的关系何其亲密。
只是东厂提督乃天子私奴,与锦衣卫这等国家干城不同,更受皇帝信赖,所以东厂往往凌驾于锦衣卫之上。
到了魏忠贤出任东厂提督的时候,锦衣卫都指挥使田尔耕是他的干儿子,更形象地展现了两者的关系。
如今皇帝英明神武,将东厂和锦衣卫彻底分开,一主外,一主内,人事关系上也各自为政,不再有锦衣卫借调东厂的事了。
一旦停止供血之后,东厂瞬间就发现了自己人才储备不足,除了挖锦衣卫的墙角,只有自己从市面上找人。
虽然用都是同一套流程、手册,但锦衣卫显然比细长更能干。
东厂至今都无法组建起一个可靠的外围组织,而锦衣卫的早起潜伏在清廷的外围组织都已经开始洗白进入编制了。
到如今已经出现了锦衣卫越来越强,而东厂却明显很无力的感觉。
东厂大档头对此十分着急,更急的则是方晴。想想厂督当初在国难之时,东厂是何其威风,谁曾想到国家太平了,厂督不问俗务的时候,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方晴为此特意拉下脸面,替东厂求了皇帝,获得了前往锦衣卫调研的机会。虽然锦衣卫遮遮掩掩,但也让东厂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差距太大了,真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差距,甚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追赶的。
“锦衣卫原本就根深蒂固,所以他们的组建外围的时候是信手拈来。”东厂大档头在调研之后,发现东厂迟迟不能跟锦衣卫均势,关键在于人手的问题上。
人员基础做的太好了,而相比之下,东厂就非常的飘,缺乏根据。
因为之前东厂的根基明明就是锦衣卫,如今人家单干了,自然干的有声有色。
“锦衣卫之前在清廷潜伏的外围组织模式往往以街坊为单位,领头者称老大,彼此兄弟相称。这些人往往都是闲汉,对市井流言最是清楚。其下又有各种小人物为之收罗消息,一日三五条,汇聚起来却是极大的消息量。他们又有强大的数据团队给他们做分析。情报工作自然无往不利。”
“这些锦衣卫外围下属的闲汉,因为地面人头熟悉,经过考验之后就会给个锦衣卫或者是顺天府警察的编制,量才而用。这是如今锦衣卫最大的人手扩充途径,保证每个进入卫所的新人都能做事。”
“另一方面却还有一个谍报班。”东厂大档头汇报道:“锦衣卫早年间就收罗年龄不等的可靠人,汇聚一班,找人传授各种技法,又让他们在各行当磨砺。这些人资质极佳,忠心远胜市井闲汉,手段又高明,所以是锦衣卫派往各地开枝散叶的主力。”
方晴闭目颌首,不知道是在听还是睡着了。
花厅中冷场片刻,只听方晴出声道:“既然如此,咱们也照着做便是了。”
东厂大档头有些尴尬,道:“厂督,就怕咱们没这能耐。”
“唉,你就是死心眼啊。”方晴摇头道:“本宫说从谍报选人才,可说了自己去办谍报班?你将考察调研的东西整理一份出来,咱们名正言顺地向皇帝求人。那谍报班是大明的,又不是锦衣卫一家的。”
东厂大档头恍然大悟。
这是要明抢啊!
且不说锦衣卫肯不肯,皇帝能答应么?
东厂大档头到底是方晴挑选出来的衣钵传人,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皇帝一定是会答应的。
如果进了谍报班就等于进了锦衣卫,日后这里就是个小山头。如果让学生在毕业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他们在校期间的归属就只有一个:大明。
而且锦衣卫一家独大岂是天家乐见的?否则成祖为何要设东厂呢?
只有让东厂和锦衣卫均分,互相监督,天家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消息。尤其是锦衣卫已经出现了两次吃里扒外的恶性事件,第二次更是直接变节叛逃,最后都由锦衣卫自己处理了,显然不能让人释疑。
——不过,如果东厂也能有一个自己的谍报班,那就更好了。
东厂大档头心中暗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