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心灰意冷
黄三并没有引导方书琦去见方晴,而是带着他去见王承恩。
王承恩,大明信任的司礼监的老大,崇祯皇帝的新晋首席秘书。
崇祯一朝,太监的地位并不算高。
但是这不代表司礼监的地位被削弱。
尤其是司礼监执掌着披红大权,不论是执掌朝政都要礼让三分。
随着曹化淳倒台,唐王在这次整治斗争中大胜,一直与世无争的王承恩的地位忽然水涨船高,成为宦官第一任。
唐王虽然有野心,但是不代表他的势力,可以影响到宫中。
而在这之前,曹化淳权柄满天下,王承恩只不过是司礼监低调的不能在低调的一个小太监。
正是他的谨小慎微保存了自己,在曹化淳倒台之后迅速上位,理所应当的接替曹化淳的位置。
听了黄三的解释之后,方书琦对于王承恩总算是有了一点儿印象。
对于王承恩这种宫廷的宦官,他跟一般的读书人一样,没有什么好印象。
在他心里,曹化淳也好,王承恩也罢,都是一丘之貉,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今天相见,好像对自己多少有些帮助。
“方公子,请坐,请坐。” 王承恩面带微笑的说道。
“王公公严重了。”想到王承恩对自己的好处,方书琦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对着眼前人说道:“恭喜王公公一跃成为大明的内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施展才华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什么好喜的,怎么都不过是为陛下效忠罢了。不过这些日子,陛下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天天发愁,你既然是徐梁的谋主,在真定府和居庸关都献出不少计谋,今日有机会,便与陛下聊一聊吧,保不齐能给陛下出点儿好主意。”
方书琦笑道:“我这点儿见识跟公公比起来,就像是萤火虫见到了皓月一般,我怎么敢跟您老人家争辉呢?我心里这点儿墨水,可不敢在您老人家面前随便摆弄。至于陛下的英明睿智,更不需要我这种半吊子读书人在他面前随便摆弄了。”
被方书琦这一奉承,对面王承恩眼睛都笑得眯了起来,“那是,那是,陛下的英明睿智确实非一般人能,可是方公子也不是一般人啊?坊间的百姓都盛传您是文曲星下凡呢,您便麻烦跟我走一趟吧,省着一回头,您又跑到军队去了,陛下想起您来了,又为难老奴。”
“陛下国务繁杂,日理万机,可有时间接见我这一文不名的读书人”方书琦笑问道。
“一般的凡夫俗子相见陛下自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方公子您不是别人啊?先不说您跟方先生的关系,就是您的才华也是陛下一直称赞的。今日陛下正巧有时间,您就陪着老奴走一趟吧。”
“原来如此,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我来得巧,碰上您更是巧,那便走?”方书琦站了起来,笑咪咪地道。
“方公子请!我的马车就停在店外。”
镇抚司衙门,桌上的珍馐佳肴已经被两个大男人吃的七七八八,一坛坛子价值不菲的麼久,也被喝的见了底。
徐梁和吴孟明都多了几分醉意。
屏风后面,几个负责记录的书记官已经记录了一叠厚厚的文稿。
听了徐梁很多过于对于闯贼的讲诉,对于李自成,对于李过,甚至对于整体闯军,都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用不了多久,这些重要的情报,便会经过整理,送到军中,成为大明重要的作战情报。
“侯爷,今日真的是辛苦你了。”吴孟明看着对方,很诚恳地敬了一杯酒说道。
吴孟明心中有愧,所以这一杯酒被他一饮而尽。
看着吴孟明如此豪爽,徐梁也收回了对吴孟明的坏印象。
“吴指挥使,我还是那句话,我是大明的军官,上阵杀敌是我的本分。您今日的表现着实有些语坊间的传言不符,他们都说你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呢。”
吴孟明一笑,“我这算什么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比起您来说,我应该差的多了吧。”
徐梁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是啊,您做的这些比起我们这些战场上的将军来说,实在是不值得诉说,您肯定想不到战场上饥饿的流贼因为饥饿分食一具具快要腐烂的尸体。
战场才是这个世间最恐怖的地狱。
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士兵有多恐怖。他们连人性都没有了。为了活下去,吃人肉在他们看来根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种人上了战场,您知道有多么恐怖吗?箭簇射入他们的身体,他们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他们眼神中泛着地狱里的魔鬼才有的冷光,任凭鲜血洒遍城池,他们也要杀上城墙。
那个时候,只有比他们更魔鬼,更冷酷,才能活下来。
您说我是魔王也不奇怪,因为在战场上的我,不得不让自己冷酷下来。
没有办法啊,不冷酷,不无情,如何让将士们活下来,如何保护这锦绣的山河。”
想到战场上残酷的画面,徐梁痛苦地摇着头。
屋里安静了片刻,吴孟明站了起来,对徐梁道:“好了,我们镇抚司的事情便到此为止了。我想了解的事情差不多了。”
“现在就要去五军都督府吗?”徐梁放下酒杯,笑着说道。
吴孟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是的,现在就去,侯爷,我亲自送你去。”
“吴指挥政务繁忙,我就不麻烦您了,不就是去五军都督府嘛,您派个人引我过去就是了。”徐梁笑着道。
“不,还是我亲自送你吧。”吴孟明摇摇头,“我很快也便要卸任镇抚司指挥使了,我下一个工作是去南京,整顿南边的秩序。”
“当真?”徐梁倒是大喜,与吴孟明的接触也不过就是今天这小半日的功夫,他对这位身居高位的镇抚司指挥使映象极是不错,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极有能力的锦衣卫指挥使,如果是他去南京,南京的大事,还真是大有可为。
“吴指挥使能去南京,可真是太好了,不论北方的战事如何,起码国脉可以延续。”徐梁喜道。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