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的半个多月间,朱琳渼便这么穿梭于长春宫和翊坤宫之间,“没羞没臊”地尽享着齐人之福。
当然,侵入南直隶的建虏还未完全肃清,湖广王进才叛军也不消停,受兵灾的难民需要安置,朝政也是颇为繁忙。
同时,挥师北伐,抵定北京乃是既定国策,更是时间紧任务重。
是以,即便朱琳渼在去视察龙江船厂的路上也一刻都不得闲暇,御辇之中坐着数位兵部大员,外面还有其他朝臣正在等着。
他翻看着刚递上来的奏章。第一份是内阁禀奏唐王及唐太王妃离京就藩之事——数日前曾太后已正式请去太后封号,随儿子就太王妃。为朱琳源送行的官员极少,不过兵部专门调了一千破虏营沿途护送,安全当是无虞。
后下一份是黄道周所递的辞表,仍是说自己年事已高,要回乡养老。朱琳渼回忆了一下,这已是黄阁老第五次请辞,之前四次都予以驳回,说来该给的面子已算是给足了。
朱琳渼遂提笔批示,准黄道周告老还乡,升杨廷麟为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另调张沧海暂理户部尚书一职。
那户部右侍郎之位由谁担任合适呢?他正思索着,却听到对面的张家玉轻咳了一声,这才想起车中的几个人来,于是收起了奏章,微笑抬头道:“啊,元子方才是要说北伐备战之事吧?”
张家玉恭敬揖道:“回皇上,昨晚余将军使人从建安送回消息,步军学堂一千七百名新兵臻选已毕,即日便可开赴南直。”
朱琳渼点头道:“加上前几日已动身的三千龙南新兵,补充郗明山一战的减员足以。”
虽然说是建安和龙南的新兵,但其实兵源是来自五湖四海的。
龙卫军和破虏营经由一系列大捷打出了赫赫威名,加上宣部的不懈宣传,明军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已空前提高。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大量云集龙南、建昌两地,投报军校。
现在军校的入学标准比以前已严格了数倍,两所军校按计划每半年只招收五千人,不过由于群情激昂,实际入校的人数每每超过六千。
数日前,朱琳渼已根据这种情况,将大明野战军的服役时间缩短到三年半——新兵充足,自然要多体恤为国立功的老兵才是。当然,自愿继续服役的优秀士兵也会提高待遇继续留用。
张家玉接道:“陛下,另还有大批未被选中的军校生员连署进书兵部,请求提前投军,以全驱虏大志。”
朱琳渼问道:“他们应当还有一年才毕业吧?”
“回皇上,快则半年,慢则一年还多。”张家玉顿了顿,又道,“不过依余将军所言来看,这些新兵大多已完成全部操练内容,可堪一用。”
朱琳渼是不知道,龙卫军和破虏营在这些军校生心中简直如天兵天将一般。他们为了能穿上那一身英武的军装,无不玩命训练,两年的训练科目谁要是一年还没练完,简直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他斟酌片刻,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便逐步扩充野战军名额。每月增招一千五百新兵入伍。直到野战军三个营各增加四千人为止。”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