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度的华山论剑即将举行,谁也不想错过这次武林盛世,华山脚下早已聚集各门各派弟子,加上一些江湖游侠,借机会做生意看热闹的,华山脚下一时人山人海,三三两两坐着闲聊,小贩叫卖声不断,一片热闹景象,华山弟子粗略一算,足有五六百人之多,还有人不断赶来,事先设置的帐篷完全住满,不少华山弟子身背长剑穿梭其中维持秩序,人多地方小,难免彼此之间有摩擦,而且又大多是练家子,谁也不服谁,三日之内因为私斗,至少重伤十人,轻伤二十余人,甚至有人是因为看热闹呗打伤,华山掌门莫太聪严令弟子密切注意,不许再有类似事情发生,于是山上但凡是入门习武达到三年以上的弟子几乎都被派出,一些弟子指指点点比比划划,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一些人更是趁机拉拢弟子施以好处,目的只有一个拿到进入华山之巅观看最后的比试的资格,最后的决战要在华山之巅进行,位置有限最多允许二百人进入,所
以原本十两银子一张的入场券很快炒到五十两、一百两,即便是翻了十倍的价钱还是没有人愿意卖出,这次华山论剑华山派从中捞了不少油水。毕竟是十年一次的武林盛会,人生又有多少十年,所以说都不想错过,一旦错过便要再等上十年,十年有太多的变故,生命或许随时间逝去,即便是生死难离的恋人或许早已天各一方寻找新的幸福,当初的海誓山盟早已随时间慢慢忘却,这就是时间,可以慢慢填补你原本空虚寂寞的心灵,改变你对过去执着的想法念头,时间一旦过去便
无法回头去追补,即便你是王侯将相,叱咤风云之人,正是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正如苏东坡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前只是觉得写得很好很喜欢,不想后来才知确是一首悼亡诗,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这首词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好像写错了,就是这个意思吧,十年之间多少烟云散,人去屋空者大有
人在,所以没有人会因为银子放弃一睹盛会的机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煽情。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一名富家公子打扮的人顺手拿出几张银票塞进一名弟子手里,每一张都是百两大钞,所以他顺其自然得到一张别人梦寐以求的入场券,一些人甚至愤怒,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本就是一场合理的
交易,所以大多选择漠视。漠视绝对是可怕的,那不是逃避,而是对现实长期不满压抑形成的一种习惯,对无关自己的事选择漠不关心,甚至视而不见,这无疑是可怕的,如果人人选择漠视,那么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爱、没有关怀、没有温暖,所以奉劝那些身体不佳,容易昏迷跌倒的老者前往不要经常出门走动,更不要来这种热闹的场合凑热闹,因为一旦你跌
倒昏迷不会得到任何的救助,等待你的只是漠视,不要去怪那些漠视围观的眼神,至少这种漠视的根源在于人内心的不感激或者贪婪,有些跑题,书归正传。山门前正中位置是一片开阔的沙地十分平整,左右摆放数十盆花束,争奇斗艳般开放,中间位置摆放着一张檀木桌,上面摆放三个十分精致的茶杯,桌子前端坐三人,面容和蔼。目光看着前来报名参赛的各派才俊,报名者只需要拿出凭证,没有这样的凭证无法报名,只要拿到凭证,至于凭证如何获得稍后便会揭晓,依次上前说出自己的
姓名、年纪、门派既可以得到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号牌。华山论剑大会比试意在激励年轻人习武,所以规定参赛者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不过这个时期年龄只能通过双眼来判定,所以一些人即便已经超过年龄,但是样貌显得年轻
依然可以参加,负责报名三人经验老道,对江湖一些后起之辈如数家珍,当然想骗过三人也是十分不易。一名年轻剑手战战兢兢来到桌前,剑手年纪不大,不过十七八岁样子,这样小的年纪可以拿到上山参赛凭证已属不易,更难得的是即使这次华山论剑无法进入决赛,依然可以参加十年后的比试,如果年龄过了二十岁便毫无希望,年轻剑手拿出凭证,手心满是汗迹,要知道面前的三位都是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不免心里有些紧张
,也属平常。端坐正中之人一脸慈祥笑呵呵看着年轻剑手乃是少林方丈慈贤大师,功力深厚,更是天下第一大派的掌门,右侧之人华山派掌门寰宇剑莫太聪,悉心钻研独孤九剑多年,剑法出众,也是这次华山论剑的主办人,左侧握笔这位便是武当名宿铁笔书生笑问我,据称武功当年不在武当掌门长风道人之下,只是性格怪异、我行我素不谙礼数,不
过武功极高嫉恶如仇,更是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才会有铁笔书生的称号。
慈贤大师道:“小施主可是要报名参赛?”
年轻剑手擦一下额头上的汗水道:“晚辈玉林人氏左青云,见过几位前辈,经常听家父提起,甚感荣幸。”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