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二零九章【双臂】

2021-09-06 作者: 大泽天下

多少个夜晚,他蜷缩在床上,想起自己的遭遇,夜夜以泪洗面。“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经受这奇耻大辱,让他有何脸面生存于天地之间?多少次,他万念俱灰,多少次,他引刀意欲自裁!

但是最终司马迁没有自杀,他走出来了。有谁能知道他为此内心经受多少折磨与纠结。但是他想明白了,他不能死,至少不能这个时候死,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做完。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那番叮嘱,他也想起自己当时是怎样流着泪对父亲说的:“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著述立说,这不是为他一个人,而是他们司马家族世代的夙愿。如果就这么死了,谁来完成这件事情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没有死,在余生里,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著述之中。后来他升任中书令,这是个显赫的地位,后人喻之为凤凰池。但是对司马迁来说,这并不是荣幸的事情。因为朝廷先例,这个职位是由阉人来担任。对于他来说,做了中书令,就如同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然后让所有人看到。对他来说,这是耻辱的。“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腐刑之人,岂能比之常人?司马迁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穷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书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上自皇帝,下止武帝元狩年间,历时三千多年,采英撷华,载人记事。

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高的价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极其高的价值,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他心里有苦,心里有怨,积于胸中,无法释怀。因为自身的经历,司马迁对历史上的一些悲情英雄给予了同情,对权贵甚至当朝皇室的一些言行进行了批评。“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也因为如此,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谤书,禁止传播,使得明珠蒙尘,玉藏匣中。但它的价值,在后人看来,是没有哪一部历史著作可以比拟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被人们并称为“史学双壁”。

在完成著述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他一生活在屈辱之中,现在心愿已了,人生已无憾。死,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补充资料: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