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流亡的晋公子现在混得还不错,是楚国的上宾,若想把他接到秦国来,需要楚成王点头。于是秦穆公派公孙枝,带了聘礼去见楚王,告之这个意思。
重耳这时候在外流浪已经19年了,生生把个老青年熬成了老头。自始至终跟着他流亡的,有赵衰、狐偃、介子推等一大批死党。
他先后走过的国家,没有十个也差不多。其间,遭人家白眼的时候也有,险些被夷吾刺客干掉的时候也有,落架的凤凰,一言难尽。
比较典型的,是重耳流浪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是连成一片的,好似一大块搓衣板,很好奇,就趁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窥了一下子。这算是哪门子事?重耳知道后,感到是奇耻大辱。
以后到了宋国,宋襄公送他20辆马车。又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最后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问重耳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
重耳正色答道:“万一将来晋楚之间有战事,我情愿命令晋军退避三舍(九十里)。”
楚成王要的就是这句话!
既然有了这句千古成语,那你就住下吧,没问题了。
但是楚国的大夫子玉,听出来重耳绝非庸碌之辈,于是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他将来为患楚国,但是楚成王不听。
到了楚成王这儿,人家终于能高看一眼了,重耳喘了一口气。忽闻秦穆公派特使来请,重耳一惊,知道出头的日子快到了,但是又担心楚成王不肯放人。于是重耳就玩了个虚的,表示不想走:“大王如此善待我,我是真的不想去秦国。”
楚成王早知道他的心思,嘿嘿一笑说:“楚和晋,离得太远啦,公子要是有什么机会想回晋国,得经过好几个国家(黄花菜都凉矣)。而秦国呢,和晋国紧挨着,朝发夕至(就如两千年后的和谐号),多好啊。现在时机不错,秦晋交恶,正是上天赐你的好机会,老兄,还是去吧。”
重耳这才放了心,连忙拜谢楚王,然后就和公孙枝一道去了秦国。
秦穆公听说重耳到了,喜形于色——这个舅子还像个样。他亲自到郊外迎接重耳,待之以国宾之礼,安排在国宾馆住下,但是上的猪羊什么的,各类只有五头,那时叫做“五献”,是给各国的公子之礼。
紧接着就解决生活问题。秦穆公给重耳送来了五个嬴氏宗室之女,不要什么名分,就是做做家务,连带陪睡。
很奇怪,在这五个女子之中,居然有一个就是怀嬴!
这不是太子圉的老婆吗?
是。但是此刻重耳并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起来洗脸,一个侍妾低头端了一盆水来,请重耳洗手。重耳心事多,洗完手,挥挥手叫那女子把盆端走,不小心,把水珠洒在了女子脸上。
女子大怒,“咚”地一声把铜盆摔在地上:“秦晋是对等国家,你如何敢如此轻慢?”
重耳大惊,随从的臣子也被惊动了。大家一调查:哦呀,原来这烈女就是怀嬴!
这下子不是要得罪秦穆公?于是随从臣子不由分说,把重耳的上衣扒下,一把绳子捆了,算是赤膊请罪。
秦穆公知道了,倒还不好意思,对重耳解释:“这个怀嬴,是宗室女子里最有才德的一个,就因为嫁过太子圉,所以不敢正式许配给你,反正也就是“奉巾执帚”,洗碗扫地的干活,要不要随您。”
重耳犯难了:不错,太子圉是跑了,怀嬴这时候算是守寡。但是问题还很多呀,一是,她毕竟是侄媳妇,差着辈儿呢;二是,这怎么还重复利用啊?
这“二手房”,收还是不收?重耳和随从们郑重其事地商量。大家引经据典,认为重耳和太子圉虽然是同姓叔侄,但是志不同道不合,已是陌路,“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以济大事”,四个字打动了重耳,猛地醒悟。他一拍案说:收!不仅仅是收,还要举行大婚。
就这样,一个烈女,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
这位“怀嬴”,其实连个真正的名字都没留下。周朝女子没有姓氏和名字,在文献记录上以家族姓氏为名,姓是从夫的。比如,怀嬴嫁给了太子圉,太子圉后来做了晋怀公,所以她姓“怀”,名字“嬴”就是娘家的姓。后来她嫁给了重耳,重耳回国当了晋文公,后世又称她“文嬴”。
经过一番考验,秦穆公了解了重耳的脾气秉性,认为他和夷吾父子决然不同,识大体,讲信义,送他回国去当国君,大体可以敲定了。于是秦穆公隆重设宴,向重耳摊牌。两人按照周朝时的路数,在酒宴上各自念《诗经》,进行了一场交易。
秦穆公先朗诵,是一首《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句的意思是说,君子来朝拜我,我拿什么赐给你呢?
里面暗含的意思是,你将来可是我的附属国,不要忘了。
重耳明白,连忙拜谢,当即朗诵了一首《黍苗》:“芃芃泰苗,阴雨膏之。”诗句的意思是,小苗嫩嫩,全赖雨水浇灌呀。
暗含的意思是,公之大恩,我哪敢忘?
秦穆公哈哈笑了,又吟诵一首《鸠飞》:我一定帮你飞回晋国。
重耳赶紧答一首《河水》:我执政了以后,一定像河水归海一样向着秦国。
秦穆公豪气勃发,吟啸一声,最后朗诵了一首《六月》,诗的原意是歌颂周宣王返国中兴的。秦穆公就借这个典故,正式表了态。
妥!主宾皆大欢喜,拍板成交。秦穆公喜孜孜地敬了重耳一大杯:舅哥,你就等着瞧吧。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