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赐同举人出身,让他们去保定府任官,陛下一言而决,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固然许多人并不满,可在此刻,却只能沉默以对。
陛下变了。
当初还说士大夫与朕共治天下,现在……
好在,这只限定于保定府内。
何况先赐同举人出身,似乎……也算是对这些吏员们功劳的赏赐。
刘健没有吭声。
这却令不少人为之不满。
可就在此时……
却有人打破了这沉默:“陛下……臣请为保定府县令,推行新政!”
众人俱都看去,却不禁惊讶。
站出来的人,连方继藩都有些不自在。
这个人……是杨一清!
群臣见杨一清站出来,不少人眼前一亮。
这杨一清乃成华八年的进士,而后授中书舍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
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杨一清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
在他的巡抚任上,杨一清可谓是政绩斐然,声誉极高。
鞑靼人覆灭,这位陕西巡抚,又重新召回朝中,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凭着这个身份,杨一清已经差不多要一脚迈入内阁了。
杨一清是个刚烈的人。
且政绩卓然。
只是谁也料不到,他竟是在这个时候请命,要去推行新政。
此时,只见他继续道:“陛下,若是胥吏尚且可以为官,推行新政,非胥吏不可,那么……臣何妨,就任保定府一县令,臣并非只是想要证明什么,只是想为天下的读书人正名,恳请陛下恩准。”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许多人已经在心里为杨一清喝彩了。
这位杨都御史,可是巡抚之才,想不到,他居然主动请缨。
显然,这是他对陛下启用吏员为官,有着极大的反感了。
杨一清这样的人,乃是人杰,何等的出众,能文能武,有他出马,那些区区县中小吏,还不是手到擒来?
杨公此时肯挺身而出,实是令人钦佩啊。
弘治皇帝却是皱眉道:“杨卿家为左都御史,怎可甘居区区县令?”
杨一清正色道:“欧阳志为侍学学士,尚可以任一地县令,推行新政。方都尉不是口口声声说,既是新政,那么就一切求新,什么都可以尝试吗?那么……臣也可以,臣恳请陛下……恩准!”
无数人倾慕的看向杨一清。
方继藩心里也是十分诧异。
论起来,这位杨一清,倒算是他上一世比较钦佩的人,确实是个能臣,可这家伙……算是准备要打他的脸吗?
为啥偶像们都不喜欢他?
方继藩有点忧伤,自己不就是卖了点房,给人取了点小小的绰号,偶尔砸砸别人招牌?我做错了什么,上天这样对待我。
弘治皇帝沉默了。
刘健等人似乎意识到,此时百官具都精神一震。
作为百官之长,似乎是该说点什么,于是刘健道:“陛下,左都御史杨一清,既想尝试新政,并无不可,他历任地方官,至陕西巡抚,官声极佳,政绩斐然,这新政,乃是最紧要的事,老臣以为,若只任为县令,实是委屈了啊,何不开辟出一府,同样推行新政?老臣以为,不妨通州府亦可推行新政,以左都御史杨一清,领通州知府职衔,效仿定兴县,推行新政!”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陛下,既是新政,那么就需行非常之事,通州府与保定府,俱在京畿,何不都尝试一番,有何不可?哪怕是错了,也可改正。”
许多人跃跃欲试的站了出来。
不少人眉飞色舞。
有了杨一清,事情就妥当了。
杨一清是什么人,那可是巡抚之才,做一个区区的知府,还不是手到擒来。他们可以搞新政,我们也可以搞。再至不济,也比一群吏员搭起来的草台班子,要强。
何况,通州府本就是京畿之内的第一大府,连接大运河,自身的条件比之保定府不知强了多少倍。
礼部尚书马文升笑吟吟的道:“陛下,老臣以为,欧阳志与杨一清,俱为当世人杰。有他们一同推行新政,实是再好不过。既是新政,那么保定府内,一切官员任免,欧阳志拿出章程来;而通州府内,这府内上下职务,亦是杨一清做主。求新求变,理当如此啊。”
83书屋:(www.83shu.com)